“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我們殷省人口多,高校少,曆年來的高考分數線都位列前三,對我省學子很不公平;
二是高校可以提供技術人才,實現人才窪地的集聚效應;
三就是可以利用高校的科研實驗優勢,實現科研成果的就地轉化,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作為本地成長起來的乾部,牟書記當然懂這些,他理解殷省學子的苦。
可是,建設高校,談何容易,彆說靠嵩江市,就是集全省之力,又能建設幾所高標準院校呢?
“小鐘,你說的道理我都懂,問題是需要大量的資金,錢從哪裡來?”
這個問題鐘國仁早就考慮過了,“牟書記,錢我們可以共同想辦法,在規劃的時候,一定要留有足夠的土地,建設大學園區。”
牟書記點了點頭,“我可以預留土地,但是領導不一定同意,畢竟建大學對經濟的帶動作用不明顯,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看到效果的,前景不容樂觀!”
牟中生這樣說已經很客氣了,確實,這種事領導一般不會同意的。
要知道,當時正是經濟大乾快上的時候,正是以“雞的屁”論英雄的年代。
建大學,確實不能立即看到實效。
但是,那個時候已經有了“矽穀”,矽穀的崛起正是依靠著雄厚實力的一流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以高技術的中小公司群為基礎的高科技產業園區。
那個時候,矽穀是電子工業及計算機業的王國,我們所熟知的英特爾、雅虎、惠普、蘋果、穀歌等公司就位於矽穀,更彆說後來人們所熟知的臉書、英偉達、甲骨文、特拉斯等都出於矽穀。
因此,鐘國仁說道“也不用太久,咱們何嘗不能規劃建設一個華夏國的矽穀呢?把國內一流高校引過來,在我們嵩江市建設分校,然後配套成立風投基金,出台稅收優惠政策,鼓勵高科技公司落戶嵩江。”
同時,鐘國仁已經想到了牛雨的電商帝國、牛文飛的社聊終端以及後世華夏國湧現出來的眾多高科技公司。
要是能讓他們留在嵩江該多好!
要知道,他們在創業初期都經曆過生死磨難。要是在這個時候幫他們一把,後世花落誰家還真不一定。
牟中生陷入了沉思,建設華夏國矽穀?這個餅有點大!
就憑現在的條件,無異於癡人說夢,高校尚在規劃,就要依托高校的科研力量建設矽穀?
這難道不是空中樓閣?
儘管設想匪夷所思,誰能肯定不會實現呢!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牟中生的臉變幻莫測,陰晴不定,他既為鐘國仁大膽的思路叫好,又感覺他太冒進,不知道天高地厚。
一旦寫入規劃,舉全市之力乃至全省之力去狠抓落實,到幾年以後一事無成,那豈不成了笑話?
自己在嵩江市委書記任上落得個貽笑大方的結局。
可是,前景真的很誘人,華夏國矽穀!一旦建成,嵩江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將是一日千裡,遙遙領先!
“那樣吧!讓我回去好好考慮一下,另外,你把自己的思路總結一下,寫成文字材料給我!”
能達到這樣的答複,鐘國仁很滿意,畢竟是這樣一件大事,牟書記沒有當麵拒絕就已經很給麵子了。
看到牟書記要走,鐘國仁拿起沙發上的那個信封!
“牟書記,你把這個拿回去!”
牟中生的臉色立即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