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到地方一看,形製、釉水都不錯,就四個係口上都掛著黑褐色的釉,張楠脫口而出:“這罐子其它都好,就這幾塊黑斑真是敗筆,怎麼給燒成這樣!”
他朋友一口氣差點沒給癟過氣去:找個行家來一同欣賞,結果這行家一出口就是外行話!
“大哥,這罐子的大半身價可都在這四塊斑上!”朋友心中直吐槽!
還好關係挺不錯,那朋友拐彎抹角告訴自個那幾塊黑褐色斑點是窯工故意加上去的,叫點彩。
張楠二話沒說,跑到對麵煙店買了兩條中華丟給朋友!
夠哥們!不然自個將來保不準在哪丟人呢。
所以說收藏無止境,需要活到老學到老!
西晉之後是東晉,在東晉中期以後,越窯青瓷多為日常用具,如燭台、燈、盆、缽、盤碗、壺、硯……造型趨向簡樸,裝飾簡練,紋樣以弦紋為主。
而在東晉晚期出現的蓮瓣紋,在南朝時成為越窯青瓷的主要紋飾。
那會很多器物上裝飾有小而密集的褐彩,胎、釉分為兩種:一種胎質致密,胎呈灰色,施青釉;另一種胎質粗鬆,呈土黃色,外施青黃釉或黃釉。
唐、五代時期是越窯發展鼎盛時期,代表了青瓷的最高水平。
到了五代,越窯青瓷胎質細膩,胎壁較薄,表麵光澤,胎色呈灰或澆灰色,釉質腴潤光亮,半透明,釉層薄而勻,釉色前期以黃為主,後期以青為主。
裝飾初期以素麵為主,後期堆貼尤其是刻花大為盛行,題材多為人物、山水、花鳥、走獸…
說說簡單,但從三國一直說到宋代,這都差不多花了一個多小時。
展廳成了課堂,教具還超級豐富;教授的人不僅是國家級權威,更是儘心儘力;學習的也是無比認真,至於旁觀的:工作人員看老大滔滔不絕,這哪敢打斷!而張楠的保鏢們也做了回旁聽生,算是有了能吹牛的資本。
等到說完,時間都到了四點多。
張楠一看時間,今天是來不及翻庫房了,道:“各位,有一個算一個,晚上狀元樓,我請。”
說著問了句農博升:“農館長,你看還要不要請其他人?”
農博升想了下道:“我這手下就大貓小貓三五隻,局裡犯不著,實驗室那倒還有幾個各地來的老家夥,你要不要認識一下?”
“當然要!館裡有空的人也都要叫上,咱也熱鬨熱鬨。”
“那行,我們這就去實驗室。小王,你把在家的都問一圈,晚上能去的都去,彆給小張客氣,他可是個超級土豪。”
那批竹簡還在最後的整理階段,這全國各地的專家是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展覽館實驗室這幾個月就沒消停過。
……
得,這最後一圈下來,整整26個,一個大包廂裡剛好放兩張超大號圓桌。
甬城狀元樓,始創於清乾隆年,在1985年10月由甬城市政府和甬港聯誼會牽頭,狀元樓得以在三江口重開。建古典宮廷式門樓,大堂寬敞整潔,包廂高雅舒適,迎來了僑胞“重登狀元樓,品嘗家鄉菜”的盛況。
多認識些行裡人沒壞處,飯局上那些專家們也有“終於見到大活人”的感覺:都知道這是一位愛過華僑捐贈的,沒想到這麼年輕!
張楠還接到了好幾個邀請,因為聽說他是來學習文物知識,而這裡就有兩位博物館的館長,心裡也有小九九。
甬城博物館成了這批價值無法估量的《左傳》竹簡的擁有者,這知名度在全國都打響了!和這個擁有好幾名外國保鏢的超級富豪、愛國華人打好關係絕對沒壞處!
這兩位館長管著的博物館級彆可都比甬城博物館級彆高,和張楠搞好關係最簡單的的好處就是:當需要收購流落到香江市麵上真正的國寶時,要是資金不足,估計這位小張也不會袖手旁觀。
張楠來著不拒,隻要對方給自己留通訊方式,自個國內和美國的電話也全給。
多個朋友多條路,五十歲的人了,這個懂著呢。
這還有個人還是湘南省文化廳的資深文物專家,這感情好,正擔心姐夫他們明天去湘南搞不定那事,這次算是有熟人了。
私下裡一說要辦的事,這位叫曾國明的專家立馬答應做介紹,明天就去打電話。
這邊也趕忙給家裡打電話,讓姐夫緩一緩,等這邊聯係好了再說。
同樣的,農館長在贛省也有關係,這邊讓關興權他們到了贛省回電話後先不動,等這邊打好招呼再聯係。
……
第二天一早八點,農館長打開了庫房的大門,一個巨大的寶庫對張楠敞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