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一章 配對(1 / 2)

本站 0zw,最快更新古董商的尋寶之旅最新章節!

不好說,真不好判斷,這滿清的皇帝朝冠是做了一頂又一頂,就算往最低程度上猜測,每個皇帝至少總得給自己搞一頂新的吧?

溥儀有沒有做新的朝冠不知道,因為在他成人後躲在紫禁城裡拍的那些冠幅照片裡,級彆最高的也就是戴了頂滿花金座上嵌大珍珠一顆的吉服冠,似乎就沒有頭戴朝冠的照片留下來。

不過在溥儀之前的皇帝們絕對都是有新朝冠的,就是......

腦子一轉,張楠想到點事,同朝冠上那些溜圓的東珠有關係,從這點上大概能猜一猜這頂精致的朝冠到底屬於誰:清王朝將產於東北鬆花江、黑龍江、烏蘇裡江、鴨綠江及其流域的珍珠叫做東珠,皇帝們還將優質的東珠看作稀世珍寶,在代表權利和尊榮的冠服飾物上就絕對少不了東珠。

不過根據清代的記載,要獲得東珠不容易:“每得一珠,實非易事”,往往“易數河不得一蚌,聚蚌盈舟不得一珠。”

東珠,不是大白菜!

統治者瘋狂喜好東珠,就算禁絕了民間采珠,完全國家性質的狂采濫捕就使得黑龍江流域的東珠資源短短百年間就迅速萎縮,到了雍正朝以後就已經是:“雖偶有所獲,顆粒甚小,多不堪用。”

但即便如此,清朝官方的采珠業規模仍不斷擴大,乾隆那會規模達到最大。

之後國力衰弱,在鹹豐朝之後因為沙俄勢力的侵入、國土喪失,東北地區的采珠業極劇萎縮,到了現今,東北的采珠業早已消亡,東珠也都絕種了。

故宮裡保存的那頂乾隆朝冠上的東珠質量極高,這會張楠都在惡意想:十全老人是不是把他老子的朝冠拆了,才能湊齊一整套頂級的大東珠?

想想這還真有可能,因為到了乾隆那會,這東珠資源真不多了。

腦子裡再回憶了那些在故宮裡看到過的清朝皇帝頭戴朝冠的“標準像”:前三清皇帝腦門上的東珠都大小均勻,粒粒渾圓。但從嘉慶開始往下的皇帝畫像上,“金佛”上的15粒東珠不僅看著就小了一圈,一套珠子還有大有小,都湊不齊一樣規格的。

想到這,張楠道:“如果猜,那最大可能是吃糠拉稀的,乾隆也有可能,那家夥當了60年皇帝,做上幾頂朝冠不奇怪。

不過這朝冠我猜著就算舊了要翻修,換帽子本體就行,這寶頂、金佛和舍林幾樣都能拆卸,乾隆沒多少必要弄兩套這檔次的寶頂,最大可能還是他爺爺的......”

順口還說了自己從東珠采珠業上得出的那些個判斷,項偉榮聽後說了句:“會不會是雍正?”

張楠搖搖頭,“雍正那個工作狂估計不會喜歡這麼花哨的冠飾,我記得故宮的畫像裡就他腦門上的金佛最土氣,一塊實心金板嵌15顆東珠。

醜!

至於順治那會,對帽子上的金佛應該還沒嚴格的規定,款式和後來有些區彆,而且金工有沒有這個水平都很難說。”

順治那會都還在打仗呢,大概沒太多心思去擺弄這種腦袋上帽子的問題:滿清還是挺現實的,搶天下才最重要。

……

帽盒外邊分兩層,裡邊其實是打通的:朝冠上的三大配件沒有失少,這避雷針一加有點高。

朝冠取出又放進,盒子蓋好,張楠盯上了其它搬上來的盒子——一數,還有七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