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底下說不了話,沒問題,看老板的動作唄。
遊到沉船中部,先看了看已經草草清理掉海砂的海床,左右示意了一下:把這一塊的木板撬掉!
具體說不是撬,是撬加上水下切割。
不是熱切割,而是機械切割,比撬杆撬木頭要方便的多。
結果切割機沒用上,上頭覆蓋的木板很輕鬆的就被去掉:張楠示意先清除這裡,因為船的貨艙一般會在船的中部。
古代木質沉船內部到底有啥,先看貨艙,貨艙裡的貨物就是沉船遺物裡最值錢的那部分,彆去指望當初的船員們有啥。
等少量揚起的海砂與淤泥消失,視線內青白一片!
要不是在海底,張楠都得喊一聲“喔!”
青花瓷,沉船的上層建築基本消失,剛才去掉的腐朽船板其實是貨艙蓋板,這下邊是一片排排得整整齊齊的瓷器。
不是碗,不是盤子,更不是花瓶,而是密密麻麻的湯勺!
人人家裡有湯勺,但這裡的湯勺多到能讓認看得頭皮發麻,數量驚人,密集恐懼症都會犯。
張楠隨手抓了兩個,在水下也能判斷這些青花湯勺的大概生產時代,但窯口就不好說了。
往腰間的小網袋裡一放,示意身邊的迪克希特:自個要上去了。
印度姑娘手往沉船貨艙指了指,意思是她還要在下邊多玩玩,看潛水員們撈這些寶貝。
隨意,張楠先上浮。
速度不快,自個不是專業潛水員,就算這水深不到十米,還是速度稍微慢點好,不然過會怕有點難受。
一回到陽光甲板,卸掉潛水裝具,幾個湯勺拿出來。
手裡拿著個,對一邊的關老大道:“好像不是景德鎮的,應該是閩省那邊的青花瓷窯口,燒造工藝水平一般,不是特彆高。”
湯勺上有少量疵口,青花紋飾也比較隨意,典型的民窯外銷貨色。
關興權也拿了一個看了看,“什麼時候的?”
“柄短、口寬,比例和現在的湯勺區彆比較大,十有八九是明末清初的貨色。
這清初海禁搞得嚴,明末的吧。”
明代也海禁,不過那是一紙空文。,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