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到1988年,短短二十年內東德在奧運會上共獲得了519枚奧運獎牌,如果以人口平均數計算,東德代表隊獲得的獎牌數量是蘇聯的10倍,美國的13倍!
牛叉到爆!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那會東德就獲得20枚金牌,緊跟美蘇兩大國之後位列第3,同屆東道主西德才有13枚金牌。
等到1976年的蒙特利爾奧運會,東德大爆發,居然獲得40枚金牌,將美國踩在腳下,緊隨老大哥蘇聯位列金牌榜第2,而同屆奧運會西德僅獲金牌10枚。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因為蘇軍入侵阿富汗,結果被西方國家抵製,缺少競爭對手的情況下東德體育達到頂峰,共獲47枚金牌,蘇聯則獲得80枚金牌,至於西德是沒有參加這屆奧運會。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嘛,東德及其它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隨老大哥蘇聯一起抵製。
到了四年之後的漢城,政治上已經江河日下的東德依舊獲得了37枚金牌,還是以1枚的優勢力壓美國,位列金牌榜第2,而西德獲得11枚金牌。
這一屆巴塞羅那奧運會德國派出了以東德運動員為主體的代表隊,沒辦法,西德在奧運拚獎牌這一項上就是個二流貨色,同東德壓根沒得比。
就算打壓東部德國體育,但德國人也是好麵子的,這趟聯邦德國也想在奧運會上牛叉一把:隻要東德一幫男女大漢出馬,雖然競技狀態或許已不在最頂峰,但拿個排位第三應該會像個玩似的。
整個東德也就1700萬人口,但就是能站在奧運會競技榜第一梯隊內,除掉蘇美誰與爭鋒?
強悍,不可思議的強悍!
有人說東德就靠著興奮劑打天下,這顯然不全麵的,甚至就是故意的抹黑:東德當局是曾長期係統地讓至少一萬名運動員服食各類禁藥,不過不是什麼項目都是能靠興奮劑包打天下的。
比如在張楠的記憶中,兩德合並之後的好幾界冬奧會中,德國獲得的金牌數不是第一就是第二,拿第二都還是“偶爾”,而這些運動員中大多數出自東部德國。
這都靠興奮劑?
顯然不現實。
獲得好成績是因為訓練體係和傳統、觀念也在起大作用,就像當初的東德不僅僅研究藥檢查不出來的興奮劑,每年還會花費巨額財富用於培養精英運動員,以舉國之力選拔有運動天分的青少年進行封閉式集訓。
後果嘛不僅僅金牌多,還有八成的東德運動員退役後因為沒有足夠的文化,也沒有除了原本項目之外的一技之長,謀生艱難,其中很多人還因運動過量而落得一身疾病,甚至成為殘廢。
不過誰在乎呢,這明星運動員、教練和體育官僚三位一體之後就是個龐大的利益集團,金牌能給運動員和教練帶來巨大名利,同樣能給體育官僚帶來官運亨通的政績。
東德人隻是將某件事儘可能的做到了極致而已,比彆人更專一、努力,然後成功了。
至於代價是能夠接受的,想登上高峰就得付出代價,特彆是對國家而言。
……
管家之一的湯姆-傑克遜辦事效率極高,得益於幾年來日益成熟的應急機製,在眾人吃完晚餐、去拿了幾件換洗衣服的功夫之後就可以驅車前往自家機場。
一到機場,兩架灣流4已經在做夜航準備——機場人員接到莊園的通知後就最快速度行動起來,可輪班的飛行員們當時還在各自家中。
還好,張楠這個有錢的老板和幾個老板娘都是隨時會全美、全世界飛的主,飛行員們的家都被安排在長島,距離機場的距離還要比莊園近一些。
姐夫項偉榮對賭城不感興趣,這趟就沒去,但就算這樣,兩架飛機上加起來24個座位全部坐滿。
倒不是大夥這想發財想得不容錯過任何一次機會,而是老板和老板娘每次出行就至少這排場,這麼些人還真少不了。
比如這趟臨時出行,這保鏢要帶吧,私人廚師也得一同去,還有管家,這些都是必須的。
還好孩子們去了加拿大,不然如果孩子們出動,這排場會更大,保姆都要好幾個。加上拉斯維加斯本就有“聯合力量”的分公司在,不然真得動用架運輸機,從航空公司調包機的速度可沒這麼快。
飛行員到了,兩名空乘剛剛抵達,這一上機張楠就感覺有點彆扭:習慣了767,灣流商務機給自己的感覺就太小巧了些,甚至略微有點壓抑。
等坐下之後,張楠問坐在機艙另一頭的管家湯姆-傑克遜:“波音那邊怎麼說的,他們到底什麼時候能交貨?”
對此管家先生道:“老板,飛機是這個月月初就交付了,但您的三組飛行員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訓練,半個月內就能轉場至您的機場。”
張楠說的是家裡訂購的那架747-400,超豪華還夠大,隻不過之前習慣飛767同灣流的那些個飛行員都得接受再培訓,總不能買個新型號飛機就招批新的飛行員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