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7章 金片(2 / 2)

張楠就在坑邊看,沒一會就看出點苗頭來:亞曆山德羅夫上校沒有吹牛,他的這些士兵土工作業水平挺高,一下坑就沒忙著往下挖,都先粗略修了下底部的邊坡,免得垮塌。

10個人一組、采用挖掩體的辦法,這在小範圍內密集施工都能互不乾擾,預備隊就在上頭坐在草地上休息,挖累了就換班,就講究個效率。

挖出的泥土用工程車上的小吊車往上送,效率很高——還是嫌機械太少,不少大兵暫時都找不到活乾。

既然閒人多,輪班甩開棒子乾。

挖呀挖,中間都還能在邊上換班時抽空吃喝點、休息個半小時繼續乾活。

到了下午2點,不用張楠下指令,下邊乾活的人就主動停工:部分地方土質顏色略微有點變化,還挖出個金晃晃的物件來。

不是黃金,農博升來看過後認為是馬鞍前的裝飾物。

這馬是匈奴人最親密的朋友,也是最好的隨葬品。

按照匈奴的葬禮習俗,貴族死者擁有的那些馬要在主人死後的第3天、第7天、第49天分彆殺死,馬身留給親朋好友食用,馬頭則埋入地下。

主墓坑底部一般是沒馬頭骨的,但那些個馬籠頭、馬鞍以及主人的武器都會一同隨葬。

都挖出馬鞍來了,這野蠻方式暫時挖到這,該張楠幾個上了。

拍下照片,繪圖省略,也不用專家們上,張楠帶著三個保鏢,四個人一人負責一截,用上了陳江華建議的考古清理辦法,直接用小鏟子一層層往裡清理。

談不上野蠻,也不能說驚喜,就直接往前刨。

張楠還在那發了幾句牢騷:“這辦法也就考古能用,還不如土夫子的辦法快速、保險。”

張楠習慣用探杆的,這裡沒竹子,但有不少帶來的竹筷子,還不會損壞玉器、瓷器。

可這是挖20個世紀前的匈奴墓,沒瓷器,最多可能有點玉器,鏟子小心點也能對付,但這速度還比不了張楠的老辦法。

四片馬鞍上的鎏金裝飾被清理出來,至於皮革同木材材質的馬鞍早已不見蹤影。

等到搞定這玩意後張楠就煩了,讓人去拿來封筷子,展現了一把土夫子絕跡。

往裡插,沒異樣感覺就快速撬掉20來公分厚度的泥土,速度大大加快。

不用擔心細小出土物會散失,從這個深度取出的所有泥土,在運上地麵之後再經過一次人工篩撿,看看裡邊有沒有夾雜物品。

沒有棺槨的殘留,20個世紀的漫長歲月已經讓它們同附近的泥土混為一體,就略微造成點顏色差異。

挖了有20分鐘,一旁的薑望秋最先找到點稀罕玩意:一鏟子下去,土中出現金晃晃一小片。

“老板,你看這是什麼東西?”

張楠湊過去一看,道:“好像是金片,不知道什麼玩意。

把上頭的泥土去掉,金片彆挪地方,要拍照。”,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