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歸可惜,出於好奇,張楠又問了句:“暴風雪號有兩艘?”
航天飛機,很有意思的玩意,就算上輩子美國人因為居高難下的成本、變幻莫測的風險加上改弦易轍的政策而放棄了航天飛機,但張楠還是覺得那玩意真的挺有意思。
簡單複雜化,那就是航天飛機在張楠眼裡的有意思之處。
這邊聽到老板的疑問,安德烈略微有點苦澀的笑笑,“其實一共有三艘,這個廠房裡的是一艘地麵用模擬飛船和第二艘還沒徹底完工的實用飛船。”
說著指了一下遠方,“你看,那邊遠處還有個大廠房,那裡頭存放的是能源號火箭和上過太空的那艘,不過也封閉了。”
說到這,安德烈有些感歎,誰都知道暴風雪號航天飛機不再可能上太空。
不過對於安德烈等人而言,略微感歎一下也就行了,生活還將繼續不是,人得往前看。
這兩年紅魔鬼忠心耿耿,張楠突然想到些事,覺得說出來能調劑一下紅魔鬼們的心情,就道:“其實吧,我個人感覺發展航天飛機就是種戰略失誤,特彆對美國而言…”
大老板發表“戰略判斷”,這可不得了,整車人都豎起耳朵來——這種大方向上的判斷、分析張楠很少提,但一旦說了,就沒錯過!
錯了的那方代價是什麼?
傷筋動骨,甚至是粉身碎骨!
“飛船和飛機本就是兩個事物,以現在的技術將兩者硬塞一塊,兩頭不討好、無法達到極致。
發展航天飛機的初衷應該是為了降低太空探索的成本,但如今航天飛機發射一次至少需要個兩三億美元,算上通貨膨脹都早就超出10年之前預計的四五倍,再用個幾年之後,單次費用超5億美元沒問題。
回過頭來看聯盟號飛船加質子火箭的發射成本是多少?
不到航天飛機的十分之一,甚至才二十分之一!
美國沒有空間站,我是不懂航天技術,但也能猜到航天飛機在天上做的一些實驗,在空間站裡也能完成,而留空時間一項上,航天飛機絕對沒法同空間站相比。
時間短了,能做的事情自然就少,華府同nasa這是花大錢辦小事,道偏了。
不過這錢用歪了地方還是小事,競爭是技術發展最好的催化劑,最好是刺刀見紅那種,會逼著出新技術。
我猜華府和nasa在接下去至少十幾二十年內,除了聯合俄羅斯,在加上些西方國家搞出個新的空間站出來之外,玩不出新花樣。
和平號早就超出服役期,不可能再用十年,這地球缺不了一個空間站。
後邊十多年,再算上前頭開始發展航天飛機的20年,自從停止登月之後,美國航空航天局至少得有40年時間搞不出個實質性的突破!
大家想想,自從登月計劃結束後,我們人類在太空上新做了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