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郭家老大說完,張楠笑著道:”郭先生,這件盨真的送給我?
你可彆後悔,青銅盨很少見的,西周的好東西,寶貝!”
郭大老板微微一愣,然後笑了起來,道:“我說張先生,這東西你喜歡就好,本就是送給你的。
就是這個..這個東西叫‘許’?
我就有點好奇,全香江都沒人認得這東西是什麼,在古代這是用來做什麼的?”
張楠沒接話頭,反而再次問:“真送我了?不後悔?”
郭大老板連一板,裝出不高興的樣子,態度堅決:“說送就是送,你不收我還不高興了!”
“哈哈...”張楠笑了起來,道:“那我就不客氣了。
這是件盨,讀xu,是從商代就流行的青銅簋變化而來。
從西周中期偏晚的時候開始流行用來盛黍、稷飯的禮器,能算個極高檔次的飯盆,不過沒流行幾百年,一到春秋初期就基本消失,所以現在發現、保存下來的數量極少。
這件看款式應該是西周中晚期的,近3000年前的禮器,不過這隻能算半個。”
張楠拿起放在茶桌上的盨,“蓋子沒了,還是早年丟失,圈沿上這些老鏽都包邊了,北方坑,沒個2000年出不了這樣的鏽。”
這件盨看著鏽跡斑斑,絕對是重見天日沒多久的北方坑。
不用說,走私過來的,在香江這個集散地,這麼件模樣一般、沒人看得懂的青銅器並不怎麼起眼。
認得盨的行家太少了,要不是認得一幫真正華夏曆史、考古專家,自己又喜歡學習,張楠都不會認得。
如今看來幸好這件盨的器口沿上附近有一圈鳳鳥紋,還有器腹上的那圈瓦溝紋也還算精美,加上“盆底”內還有兩三個隱隱約約的銘文,不然它也不會矮子裡頭成高個,被郭家人買下送張楠。
看著普通,這件盨最大的價值在於它還有段賭性:既然隱隱約約有銘文,要是能多出幾個有點意思的字,那就會變得比較好玩。
賣家聽郭家人要的就是比較稀奇古怪的物件,雖不知道買去乾嘛,但這種有點賭性的器物是最合適的。
適合慢慢研究,更多的銘文或許存在,但按照賣家經驗,這樣的器物能有個三五字銘文就不錯了。
賭,就讓郭家人去賭吧,這開出的要價也挺實在。
盨被張楠拿在手上,感覺一下大概有個5斤重,橢方形,直口、圈足、圈足正中有尖擴弧形缺。
腹微鼓,獸首雙耳,耳圈內原本應該銜有圓環,不過這會是和蓋子一樣早不知道丟在哪個朝代了。
仔細看,這盨做工其實挺精美,鳳鳥紋飾是一共12隻鳳凰組成,鳳凰尖喙,還都有冠,身小而尾長。
張楠看得仔細,順便對旁人道:“周人崇尚鳳凰,將其視為吉祥之物,所以經常在青銅器上雕刻鳳紋。
這件青銅盨的鑄造年代是西周中期到西周晚期錯不了,兩千八、九百年前的器物。
這種形製在盨的發展序列中應該是比較早的,這鳥紋的特點上看...”
張楠抬起頭自顧自想了下,這才道:“應該是西周中期後段,大概周孝王、夷王前後的樣子。
一個前910年登基,當了15年天子,後一個挨著繼位,應該在公元前880年掛掉,距今2900年,差不多。
不過這周孝王應該有點問題,叫周考王才差不多...”
說到這,張楠突然停了下來。
說順了說漏嘴了——周孝王?自個帶人挖出來的“逨盤”裡可是清清楚楚記述那位叫考王,而並非什麼孝王。
這年頭夏商周斷代工程都還沒啟動,自己說的這些個精確的年份斷代其實都還沒出來。
還好這裡沒曆史專家在,不然萬一問自己在哪知道這些時間點的,那就尷尬了。
“得早點讓逨盤那批重器早點麵世,不然有些笑話就是大家看。”
腦子裡一轉,思路拉回來,左右幾人都等著自己往下說呢。
理了理,沒順著剛才的話往下,張楠直接來個自我打岔:用手比劃了一下這件盨,高度在12公分左右,口徑大約25公分。
再仔細看銅鏽中間隱隱約約露出的那兩三個銘文,因為看不清楚,沒法、判斷是什麼意思,但就那麼點感覺:這個西周大飯盆似乎有點不一樣,好像有什麼事情要和自己述說、等著自己區解開一樣。
自己是超人,有超能力?
除了重生,其他的都是個正常人,這點張楠非常確定!
那還會有這樣的感覺,隻能說是前世的記憶在作怪,還是被自己忽略的記憶。
懶得去想到底忘了什麼,能明確問題出在這件盨本身上就行了:將這家夥整明白,那自己腦子裡那種奇怪的感覺絕對能解開。
小人沒有隔夜仇,既然有疑問,張楠的性格是一刻也等不了,將手中的盨放回茶桌,對郭家老大道:“郭先生,你家廚房裡有沒有醋?”
其他人一愣,郭大老板不解道:“應該有,不過那天張先生好像不吃醋...”
豪宅裡當然有醋,香江人愛吃海鮮,沒醋怎麼辦?
隻不過那天去珠寶大王家中做客之前,人家就提前從管家湯姆那問去了張楠的忌口——不吃醋,絕對不沾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