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兩件張楠與農博升都十分熟悉的越越窯青瓷小碗,其中一個已經破成好幾瓣。
這裡是非洲紅土區,而紅土恰恰是對瓷器保存最不友好的酸性土壤!兩件小碗表麵都坑坑窪窪,被腐蝕得夠嗆,乍一看都快成陶碗。
張楠取過完整的那隻仔細看了看,放回後又拿起一片殘片瞅了瞅,這才道“還能看出點蓮花刻紋,不是小窯口的廉價品,能算當時的高檔貨。
用的是肧體盛匣缽裡與火分離燒造法,肧胎薄,胎質也細,殘留的這些釉色看著還晶瑩,標準的唐代中期上林湖窯口特征。
姐夫,我沒看錯吧?”
表姐夫的表姐夫,喊姐夫沒錯。
上輩子那會就懂越窯,前些年掃蕩甬城展覽館那次,還向農博升好好請教了各時代越窯的特點、區彆,所以這會有這一問。
“沒錯,標準的唐代中期越窯精品,有錢人,估計還得是有錢又有那麼點權力的人才會買的上等瓷器。”
農博升早就研究過了。
餘下還有一柄鏽蝕得不成樣子的鐵刀,款式倒是唐代前期流行款,帶有環首,環首下還套著個銅箍。
是橫刀。
酸性土,真是文物的死對頭!
這個銅箍倒並不是刀格,因為這刀壓根沒真正意義上的刀格。
唐代前期的橫刀很多還帶著漢環首刀的遺風,根本就沒刀格什麼事,最多就是在刀柄前段箍上一道小銅圈做固定。
沒刀格,不怕被對手削了手指?
對此張楠沒去研究過真實的曆史原因,但有自己的見解後來小鬼子的刀都有刀鐔,也就是刀格,因為人家鬨的是村戰,一對一的時候估計不少。
漢唐雄風,打起來就是真正的大戰!
勇猛上前,配合鉤鑲、盾牌,環首刀、橫刀是簡簡單單的刺、砍就行了,哪有多少機會一對一大戰幾回合的,你以為拍三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