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一代漢王朱高煦(1 / 2)

漢王朱高煦今年三十一,長身玉立,風度翩翩,容貌也是一等一的英俊,隻怕是年輕時候的看官們見了,也得退讓三分!

十九歲就作為大將先鋒隨父朱棣起兵靖難,累立戰功,能文能武,不但馬上功夫厲害,嘴巴也能說得很,可謂是巧舌如簧——試問巧舌的男孩子哪位小仙女不喜歡呢?

最關鍵的是,人家還是皇三代,王一代!這樣的男人,若是放在今朝,一定會引起仙子們的尖叫甚至暈厥的吧!

居住在偌大的王府中,歲祿萬石寶鈔萬貫,吃的山珍海味,穿的綾羅綢緞,張開嘴,便有宦官端茶喂水,伸開手,就有宮女寬衣解帶;沒事喝喝酒遛遛鳥,向坐著秋千架的妃子佳人拋拋葡萄粒兒……這神仙生活簡直不要太美滋滋。

本朝二年父皇將他封到雲南,雖然在他的抗爭之下父皇收回了成命,得以留居京城。然而從那時候起,朱高煦就開始“心懷怨念居安思危”了,原來自己現在的一切,父皇隨便一句話就能隨時改變。隻怕哪天自己那病歪歪的太子大哥上了位,就會像父皇查抄他的兄弟一樣著手查抄我了,甚至直接貶成庶人也說不準哪……

可怕!

得改變!

如何改變呢?

當然是像唐太宗那樣……

我英武,豈不類秦王李世民乎?——大明首任漢王朱高煦。

朱高煦開始著手準備了,先向父皇朱棣索請了禁軍十二衛中的天策衛為漢王府護衛,好在父皇現在還是疼他的,答應了他的請求。

其實禁軍十二衛中,朱高煦還是比較喜歡錦衣衛……

所以偶爾也會找錦衣衛中的朋友聊聊天。

這幾位錦衣衛本來是派來盯著自己的,沒想到盯著盯著就成了朋友。

“你們錦衣衛大掌事,收到禮了?”漢王問。

“收到了。”錦衣衛說。

“知道是誰送的嗎?”

“不知道。”

“嗯。”漢王點點頭,“知道為何送嗎?”

“知道。”

“那就好。”

……

不久後,朱棣從北平回到京城,紀綱立刻麵奏,上報解縉私見太子之事,朱棣龍顏大怒。

此時解縉正偕同檢討偁王取道廣東,遊覽山川,渾然不覺,還儘忠職守地上疏請求開鑿贛江勾通南北……

與解縉私交甚厚的工部郎中李至剛趁機上書再次參劾解縉,往火上添了一把油。

朱棣還未有所表示,李至剛的這一舉動,卻早已驚動了太子的人。

解縉尚未戴罪,李至剛就先一步入了獄。

知道有人暗中搞小動作,盯上了老大哥解縉,太子黨人也暗中著手起查……

……

京城漢王府內高手如雲能人似鯽。

立刻就有人將此事報於漢王知道:“太子的人,已經在找金常了。”

太子漢王明爭暗鬥如火如荼……

“送鹽的人隻知道送的是鹽,收鹽的人也不知收的是誰的鹽。我不能令父皇失望。”

金常知道的有點多了。

金常本不該知道得這麼多,他雖然與京城諸多達官貴人都有交際,卻也隻是生意上的來往,且並不是漢王朱高煦的人。逍遙樓也輪不到他來作主。

逍遙樓的侯太監才是漢王的人。

逍遙樓,表麵上做的是賭坊生意,暗地裡還幫著京城高官做著錢莊生意,說白了,是藏錢,用林鱗遊他們那時代的話來說,是洗錢。

以防日後家產被抄,還有後路以備四處打點,東山再起!

當然,這也不是逍遙樓賺錢的主要手段,再怎麼也不敢從高官們兜裡掏錢啊!

他們的主要賺錢源頭,是那些從各地來京辦事或者侯補的官員們。

那個時候,來京辦事或者等候授官,除要養著自己的長班馬夫轎夫一大群人,各處關係打點交際、生活起居開銷算下來都是一大筆費用,即便是富有的官員也難以承受,更不要說還未入仕等待候補的人員了。

於是隻能舉債度日。

在京城專門有一批向這些官員放債的人,當時稱為京債。

京債的經營者有貴族、官吏、商人和一般富豪,而逍遙樓,正是此時最大的京債債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