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洗象(1 / 2)

張賁猜得沒錯,楊放的確在衛所受了委屈。

他被安排到了馴象所喂大象……

雖然小旗的職級不變,月俸祿米不減,偶爾還能從象嘴裡拿一些香蕉水果改善改善夥食,最為重要的是,馴象所還是個閒差肥差。但對於一心想要建功立業的楊放來說,馴象所無疑是個籠子,困住了他想要往上爬的路子。

洪武二十四年設立的錦衣衛馴象所,在永樂年間並不太受重視。

馴象主要用於禮儀。禮製規定皇帝生日、元旦、冬至朝賀時需列席三十隻大象;拜謁太廟十隻;皇帝登基大典是象六隻、虎兩隻、豹兩隻、分左右排班肅立;最頻繁的早朝則是六隻大象。

楊放的運氣也似乎並不怎麼好,就在他剛剛調到馴象所,戶部就向皇上告了一狀,言說禦馬監宦官從戶部索取糧食喂養白象一事。

朱棣聽聞之後說:“此所謂率獸食人者,萬不可聽之任之。此輩坐食高粱,衣著輕暖,怎知尋常百姓生活之艱難?大象一天所食,可供數戶農家吃食。朕身為國君,職在養民,爾等如此擅為,是要讓朕失去天下民心,再有下次,必誅不宥!”

於是由禦馬監影響到馴象所、馴象衛等數個牲口房,開缺了幾人做做樣子,畢竟人工可以省,但大象的口糧是萬萬省不得的,涉及到上朝駕輦馱寶等禮儀大事,要是大象吃不飽發了脾氣,可就不妙。

本來洗象是象奴的事情,缺一開,人手不夠,楊放這小旗也得親自上陣洗象了……

林鱗遊他們正是出來看洗象,在一群大象中看到了楊放,這才知道,三弟的委屈,可忒大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六月。

永樂九年六月七日,小暑。三伏之始。

“三伏日洗象,錦衣衛官以旗鼓迎象出順承門,浴響閘……”

這說的是遷都北平之後的事了。在南京,洗象是從通濟門出,因為出了通濟門就是秦淮河,方便大象洗澡;如今南京秦淮河畔的象房村,就是原象房舊址。

京師遷都北平時用的還是故元留在什刹海的象房,大明弘治時在宣武門內西城牆邊又修建了象房,這裡距離午門前的錦衣衛衙門近,大象上下班容易。

“今兒個洗象,小妹,容姑娘,帶你們看大象去哇!”林鱗遊笑著邀請兩位姑娘。

“看完洗象,再買幾隻大西瓜,回來泡在井水裡,想想都美!”張賁說。

楊放不在家,身為底層公職人員,他忙得很。可他們並不知道他忙著洗象去了。

四人收拾一番,趁著太陽還不烈,早早出門。

今兒個越容和林瓏都穿了一身的馬麵褶裙,有著一種嫻雅純淨的美。林瓏穿的是蓮花紋,越容則是百合花紋,都是應季的花兒。

嗯,她們自己挑買的,用的是林鱗遊之前給她倆的銀子。林鱗遊現在身上就隻有這幾個月存下的二十幾兩銀子,她倆的銀子倒還遠沒有花完,比他還多許多。

這幾個月,林鱗遊一直在拚命地想,拚命地找,找其餘錢莊的莊票,想那一箱黃金究竟藏在了哪裡……然而,無果。

幸好,裘不得這一段時間又失蹤了,沒有來煩他;也幸好,這一段時間,用錢的地方並不多。

更幸好,還有張賁這個錢包在。

“問君能有幾多愁……現在知道金錢來之不易了吧?”張賁對林鱗遊說。

兩人照例走在了兩位姑娘後頭,一人盯著一位看。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林鱗遊說,“我向來知道金錢來之不易的,原本我就是一個社畜,窮得很,所以來到這兒,才會報複性消費。最關鍵的是,我對大明的銀兩沒什麼概念啊!你看啊!一文錢,能買一個炊餅,一兩銀就是一千文,卻隻能買一斤菜油……我都不知道到底是餅便宜呢,還是油太貴,這價格,它就不對等。”

“油是根據豬肉的價格而浮動的。”張賁說,“不論是菜油還是肉油。”

“那餅呢?”

“不能讓百姓吃好,至少得讓百姓吃飽吧?”張賁說,“所以餅便宜。”

說話間,四人來到張賁早已預訂下的沿河茶樓,上了二樓靠窗的齊楚閣兒坐了。

透過窗子,秦淮河在這裡拐了個彎,河與河岸風景儘收眼底,河岸兩旁早已站滿了等著看洗象的百姓觀眾,“觀者兩岸各萬,麵首如鱗次貝編焉。”

像張賁他們這樣沿河兩岸的茶座酒肆,好位置得加錢托關係才能訂得到。老百姓就隻能站在河岸上頂著烈日擠著看。因為沿途旁觀的百姓太多,每年都有踩踏事件發生——不是人踩人而是象踩人。

但依然阻擋不住百姓們觀看的熱情,畢竟大象在京師都是稀罕物,難得一見。

真乃“玉水輕陰夾綠槐,香車筍轎錦成堆。千錢更賃樓窗坐,都為河邊洗象來。”

不一時,幾聲象鳴,腳步轟隆,一群大象在錦衣衛和象奴的牽引下次第入河,“則蒼山隻頹也,額耳昂回,鼻舒紏吸噓出水麵,矯矯有蛟龍之勢。”

“象奴挽索據脊,時時出沒其髻……”象奴有坐在象背上的,有跟大象一塊站在水中的,都手執掃帚,給大象搓背洗腿。

他們洗得很快,因為“浴久則相雌雄,相雌雄則狂”。大象平時都住單獨象房,不常相見,突然一下子見到這許多異性,難免就要發狂,想談一場不用手的戀愛。

“好大!”張奔望著窗外的大象。

“嗯,好大。”林鱗遊默契附和。

兩人相視一笑。

“這就是大象嗎?真的好大!”第一次見到大象的林瓏也興奮地喊。

“大象大象,顧名思義自然是大的。”越容雖然也是第一次見大象,倒淡定許多,“但是我也著實沒想到,會有如此之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