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女孩也許可以一輩子花在玩耍上,被鮮花、巧克力和舞會包圍,但有的女孩不是。
麵對如此混亂的戰場,赫敏還是能自如地穿梭其中,金妮愛上哈利是因為哈利救了她的命,至於羅恩,他總是被赫敏救。
大部分直男的共同特點除了糟糕的穿著品味,還有就是不懂女孩子的心思,西弗勒斯和羅恩都是那麼“直”,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是:我好帥、我帥炸了、我帥到突破天際,羅恩韋斯萊喜歡在魁地奇比賽中出風頭,西弗勒斯則喜歡在決鬥中大顯身手。
霸道的男人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要讓一個“直男”接受女生比他強是很困難的,和霸道的男同事工作需要耐心和智慧,尤其是那些自持勇武,以“軍功”自傲的勝利者們,雄獅們很少換位思考,從彆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更不知道什麼是適可而止。
如果他們多讀一點書,多讀點曆史就會明白,逼人太甚就會狗急跳牆,**上台和一戰戰勝國太貪婪,索要戰爭賠款太多有直接關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軸心國戰爭賠款就比一戰要少多了,偏偏獅子們是出了名的沒有求知欲,仿佛一個學院的求知欲都集中在了赫敏身上。
獅群裡的公獅子都懶惰又自大,負責狩獵帶孩子的都是母獅子,公獅子的職責就是巡視地盤,還有曬太陽打嗬欠,彆的用處一點沒有。
如果沒有赫敏,羅恩和哈利根本沒辦法完成那麼多冒險。她是鐵三角的支柱,不然就以羅恩和哈利這對夢幻組合拯救世界,也許世界已經被伏地魔掌控了。
赫敏格蘭傑當魔法部長?
哈哈哈,那真是太滑稽了。
魔法部和麻瓜政壇不一樣,魔法部的前身是巫師議會,還存在傳位儀式,權力的本來麵目是一個人說的話,另一個人負責執行。
選票不能代表任何權力,那隻是用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強製要求少數派聽多數派的,你不聽你就不“民主”。
麻瓜的權力遊戲和巫師的遊戲規則不一樣,不會有人承認自己智能不夠,蘇格拉底那個怪人除外,他總是說“我好傻”,結果卻將那些以為自己很聰明的人辯駁倒,他這種行為很招人恨,當大家票選要不要殺他的時候大多數人投了讚成票,等蘇格拉底死了,又後悔殺了這麼一位智者。
呆在父母的家裡當然舒服,但是和女人成家之後就要離開父母的家,就像從伊甸園離開一樣,在伊甸園裡要聽從神的安排,這樣不許吃,那樣不許乾,那樣的生活過得一點都不自由。
離開伊甸園之後沒有那麼舒適的生活了,一切都要男人自己創造,過苦日子的當然沒有那種衣食無憂的生活舒服,然而人是自由的。
如果這個時候男人思念那種伊甸園裡安逸的生活,打算回家繼續聽從父母的安排、認錯、懺悔,將自己離家的責任全部推到了女人頭上,那麼他就會成為在大人麵前撒得一手好驕、缺乏獨立自主能力、沒主見、沒原則、沒責任感的雄性巨嬰。
父母讓他乾什麼他就乾什麼,教堂的神父總是以“父親”自居,他們讓虔誠的羔羊乾什麼他們就乾什麼。
為了獲得去天堂的資格,贖罪吧,不論是燒死女巫還是十字軍東征都是贖罪,在當時那個時代人人都沒覺得有什麼問題。
教會是一個大家庭,不信教反而是不正統的表現,如果是信的非基督教的宗教,那就是異教徒,甚至討論神子是人還是神都是不允許的。
教會掌控著教育,實行全麵愚民政策,除了與神學有關的書本在歐洲根本找不到彆的書本。引以為傲的文藝複興也是從***手中搶奪來的,當整個歐洲到處都在燒書和燒死哲學家、科學家的時候是阿拉伯人替西方人保留了文明的火種,十字軍東征後那些書本回到歐洲,知識的光明才開始照亮了人心中的黑暗。
羅恩韋斯萊強勢的媽媽將他的日常生活安排得妥妥當當,家裡又沒什麼錢,他又沒什麼能力,具備一切“失敗者”的品質。
比爾在家裡也呆了一段時間,這段時間芙蓉和莫莉相處也不愉快,後來比爾的臉毀了,芙蓉依舊對他不離不棄莫莉才開始接受她。
如果男人下班回家,看到自己的妻子和媽媽兩個爭吵不休,雖然那不是戰場一樣的地獄,卻是另一種形式的地獄。戰爭總有結束的一天,這種家庭戰爭卻永不會停止,媽媽和妻子該幫哪個?
想搬出去也沒那麼容易,沒有一定物質條件根本不可能養育一個家庭。
讀書的時候不用擔心這些了,可以無憂無慮地玩耍,應付完考試就可以了,羅恩owls考試一個o都沒有。
成年後出來,應聘工作發現自己到處都在吃閉門羹,如果不是因為特殊時期,羅恩的成績根本就不可能成為傲羅。
痛苦是每個人成年必須經曆的過程,霍格沃茲的食物是免費的,自己吃的食物卻要花錢,羅恩在學校裡狼吞虎咽,好像總是吃不飽,他隻是把在學校外麵吃不到的份給補上罷了。
霍格沃茲提供了優渥的物質條件給孩子們,讓他們不用為了生活而擔憂,它既像是象牙塔又像是天堂,人們眷戀它就像眷戀自己的家,這種依賴心讓在這裡讀書的人或者讀過書的人舍不得離開,即便是湯姆裡德爾這種獨立的人也想回學校當黑魔法防禦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