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扒手?(1 / 2)

日本這個國家很喜歡拿他們倒幕時期的故事滿世界地宣傳,將一次謀逆美化成開明誌士的進步革命,英國作為那個故事的參與者之一,有很多不對外公開的資料。

那些早期的“維新誌士”都很喜歡燒英國的大使館,不論是高山晉作還是伊藤博文。

甲午戰爭後主持談判時的伊藤,看上去文質彬彬,老謀深算,但1862年時,年輕的伊藤博文曾一把火燒了英國公使館。

彆的攘夷誌士,殺的是政治對手,伊藤博文連學術觀點不同的都殺,這個人的頭腦很厲害,知道理論一旦運用到實際後會有什麼影響。在日本學術界有很多人盛傳是他暗殺了孝明天皇,繼續追究暗殺天皇的真凶已經沒有意義,真正左右日本未來的是“武士”階層以及公武合體。

因為日本皇室為了保持萬世一係,需要近親結婚,有的時候會出現無子的情況,內親王也有皇位繼承權,和宮親子內親王是仁孝天皇第八皇女。六歲時與有棲川宮熾仁親王訂婚,1862年因孝明天皇“公武合體”,16歲嫁到江戶,為德川幕府14代將軍德川家茂禦台所。

如果她生下了德川家茂的孩子,那就是個大麻煩了,在二戰之前日本全麵學習德國,也是大陸法係,在明治憲法裡內親王不再和古時候一樣具有繼承皇位的權力,而支持這項立法的人正是伊藤博文。

早在平安時代就有記載河豚可以吃,在豐臣秀吉出征朝鮮的時候,大軍到了山口縣下關一帶,因為河豚太過鮮美,很多武士都喜歡吃河豚,結果死了很多武士。豐臣秀吉大怒,下令禁止吃河豚。雖然政府頒布了禁止吃河豚的禁令,但是奈何河豚肉質鮮美,平民抵擋不住誘惑,於是很多人偷偷吃河豚。

等到江戶時代,河豚火鍋普及開來,成為庶民深愛的美食之一。但是武士卻沒辦法享受到這一美味,各藩的藩主都嚴禁手下武士們吃食河豚,當時的長州藩盛產河豚,有一位大名因為偷吃河豚而死,不但被沒收俸祿,更遭到斷絕門第降為庶民身份的“禦家斷絕“命運。

明治時代日本政府甚至在報紙上登出嚴禁平民吃河豚的“河豚禁令“,同時還立法要逮捕拘留吃河豚的人。然後到了1888年的時候,時任樞密院議長的伊藤博文,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吃了河豚,然後伊藤博文解除了不準吃河豚的禁令。

權力的滋味就像河豚,味道鮮美無比,更何況隻要小心處理就不用擔心中毒,為什麼要禁食呢?

如果是女人對愛情執迷不悟,男人則對力量、權力癡迷,在明明該放手的時候不放手,最後功敗垂成,從明君賢臣變成昏君奸臣。

暗殺者不到最後一刻是不會顯露端倪的,亞伯拉罕林肯在戲院看戲的時候被演員刺殺,伊藤博文也被人暗殺了,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弗蘭茨·斐迪南大公被塞爾維亞族青年刺死的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掌握權力的同時就要有被暗殺的準備,所以那句拉丁諺語裡說了,警惕是自由的代價,玩權力的遊戲就是在刀尖上跳舞,扛不住那個壓力是玩不下去的。

亞瑟韋斯萊被暗殺了,他不像阿米莉亞伯恩斯,比較走運,如果他再繼續自己的政見,那麼他還會遇到暗殺,到那個時候也許沒有這次那麼幸運了。

這種恐懼感能讓很多人放棄原來的主張選擇屈服,派出刺客的人目的也就達到了。

明治維新後孝明天皇之死被列為禁忌,嚴禁進行研究,那些曾經以恐嚇人逼迫彆人順從自己意見的維新誌士也有害怕恐懼的東西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