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就被曆史學者寫成了殘暴的暴君,後來的曆史學家都是儒家居多,儒家提倡分封製,將秦國好不容易統一的天下再次列土封侯,而且儒家提倡的禮樂在法家看來是毫無用處的,沒有音樂和舞蹈這些“娛樂”的日子怎麼過?
秦始皇沙丘巡視回來後暴斃的消息傳遍全國,當時正值夏天,胡亥為了掩飾屍體腐敗的臭味而在車裡塞了鮑魚。
也就是在同一年的七月,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到了漢朝立國之後也沒有用儒家,劉邦用的是黃老。
漢武帝年輕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當時儒生最大的敵人除了太皇太後竇漪房代表的黃老還有法家學派,法家讓秦國快速從弱國變成了強國,這是經過實踐認證過的,但是董仲舒等人用大複仇思想煽動年輕人“攘夷”,漢代的氣溫比現在要冷很多,從漢代的服飾上就可以看出來,那時氣溫低多穿兩件衣服不會覺得熱,唐朝則溫暖得多,服飾比較輕薄。
遊牧民族的牛羊很容易受到凍害影響,匈奴南下劫掠漢人是因為天氣原因,沒有吃的了隻有搶劫漢人的食物。
突厥滅國之戰也是因為凍害影響,陰山之戰後如果不聽從唐人的安排,遷徙到長城以內,那麼遭到凍害影響的突厥人就要餓肚子。
一旦黃石火山爆發,就算中國不會被火山灰遮住太陽,因為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水循環停止也會引起旱災,就算糧食夠自己吃,緊接著到來的難民也會形成巨大的負擔,人餓極了什麼事都乾得出來,隻要有糧食,哪怕是在阿拉斯加那種苦寒的地方,經曆了大災死裡逃生的人也會安頓下來,大家頭腦冷靜下來才能思考彆的問題。
文明是很脆弱的,一切看起來堅不可摧的東西都會在天災人禍中灰飛煙滅,一千年前最大的城市唐長安已經不見了蹤影,誰會相信那樣恢弘的城市會消失呢。
漢武帝花了那麼多年時間和金錢打匈奴依舊沒有徹底瓦解匈奴的意誌,反倒是漢宣帝匈奴才真正屈服了。
用最小的戰爭成本獲取最大的戰略目標,打仗也要省著花錢。
不論是衛青還是霍去病,大匈奴都是用的大迂回戰術,也就是帶著兵馬在沙漠裡亂轉,期望能碰到匈奴主力,漢軍的情報偵察工作似乎並沒有做好,怎麼沒有一個臣子提醒他?
到了唐朝默啜可汗時期,他因為平定契丹之亂,取得了河曲六州,找武周朝廷借了種子、農具和生鐵,從此後突厥部眾不再以單純的遊牧為生,而開始了半農耕半遊牧的生活,有了穩定的食物供應後,默啜差點讓已經被差不多融入唐人的突厥複國了,由此之後,後突厥汗國成了繼高句麗之後唐帝國邊境的另一個大患。
唐詩很優美,波莫娜也喜歡唐詩,不過唐朝的官員將太多精力放在吟詩上,宋朝也是如此,官員們留下了很多宋詞,南宋抗金的時候,嶽飛在北方打仗,官員卻在秦淮河和妓女喝酒,精力和錢又沒用對地方。
宋朝正值五千年來第三個小冰期,就算是江淮一帶也是漫天冰雪的奇寒天氣,太湖都曾經完全結冰,靖康時期汴京也有人凍死,何況是更北邊的金人領土了,金人南下劫掠,由此才有了靖康之難。
寒冷能讓人的頭腦清醒,嚴苛的環境如同外因一樣讓人充滿了野性和進取心,一旦失去了這個外因,本身沒有什麼進取心的遊牧民族就開始在中原漢地安逸度日,就像蛀蟲一樣存在於社會體係裡了。
“你在看什麼?”穿著睡衣的魔藥教授跑到了廚房來吃早餐。
“張寫的文章。”波莫娜朝著西弗勒斯晃了晃手裡的紙“他好像不是傳統的曆史學者,研究的是火山和氣候對曆史的影響。”
“你感覺怎麼樣?”
“他寫的是中國史。即便是五代十國這種戰亂的時代他們的曆史沒有斷代,我們在中世紀的曆史已經無跡可尋了。”
“這就是為什麼它‘黑暗’的原因。”西弗勒斯譏諷地笑著說。
波莫娜看著眼前的黑巫師,不隻是麻瓜,連巫師也認為是黑巫師加劇了巫師和麻瓜之間的矛盾,但事實確實如此嗎?
“這可惜。”波莫娜放下了手裡的稿件,繼續和他眉來眼去。
張寫的東西恐怕也隻有她這個“外國人”看看了,可不是太可惜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