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小白鼠”(1 / 2)

西弗勒斯當校長的那一年,卡羅兄妹歪曲、醜化麻瓜的教育方式和**對德國民眾進行洗腦的方式是一樣的,有分辨是非能力的人一眼就能分辨出來,可是對於沒有什麼分辨能力的孩子來說卻是可以接受的。

波莫娜不知道卡羅兄妹對西弗勒斯有多大影響,她隻是希望他和那種激進的思想保持距離。

在他們回來之前,食死徒戰犯們的日子不好過,心理學上有細化和泛化效應,細分要求的是準確集中,而泛化則相反,無限擴大目標人群,斯萊特林普遍存在純血主義,食死徒讓人們對斯萊特林產生偏見,而斯萊特林在破壞魂器的時候是存在功勞的,如果人們忘了,那麼以後誰再分到斯萊特林就會被歧視,大家互相歧視還怎麼和平共處。

“倒牛奶”現象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奶農害怕如果自己將賣不出去的牛奶免費贈予彆人了,自己其他的牛奶也賣不出去,所有人都等著他分牛奶。

人都是存在惰性的,這種惰性個彆人確實存在,但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新教徒普遍很勤勞,這種以偏概全的心理行為就是泛化。

人類行為實驗涉及很多倫理問題,泛化實驗目標叫小阿爾伯特,他的媽媽為了試驗一天一美元的酬勞而讓行為學家對他實驗,一開始人像嬰兒一樣,什麼都不怕,可是一些本能還存在,比如巨大的聲響,小阿爾伯特每次一撫摸小白鼠科學家就發出巨響,阿爾伯特就哭了。

後來小阿爾伯特每次看到白老鼠就害怕得哭,不隻是白老鼠,白毛巾和白兔,連人類的白頭發也能讓他害怕。

要逐個判彆分析一個人是好是壞太難了,泛化的話就簡單多了,很多人會不自覺地選擇一條輕鬆的路,奶農的心理是隻要你窮你就想不勞而獲,等著吃白食,事實上很多人願意以工換取食物,大蕭條時期人都餓到營養不良了,誰還會挑工作體麵不體麵。

隻要具有一種特征,比如手臂上有黑魔標記就能引起人們的恐懼,不論有這個標記的是西弗勒斯、德拉科還是貝拉特裡克斯,在非食死徒眼裡就是一種人了。

隻要是狼人,不論他是萊姆斯盧平還是芬利爾,就都是危險的,要偷人類巫師孩子去咬的壞人。

隻要是香奈兒商標,不論它的東西是不是真的有設計感,它就是代表的有品味,即便它出現在路燈柱子上。

泛化現象無處不在,隻是人根本沒有注意到而已,要解釋起來也很麻煩。

在小阿爾伯特實驗前,人類對行為實驗沒有任何約束,後來人類才對行為學實驗進行了倫理限製,必須要在實驗對象同意的情況下進行。

小阿爾伯特在經過實驗後一生被毀了,一個看到白色、毛茸茸東西就害怕的人他還怎麼能在社會上立足,幸好他5歲時因為腦積液死了,當恐懼植入人心,人的奴性就會被激活,比如有的家長看到孩子的成績差就恐喝他,這種人波莫娜見得不少。

德拉科就老被盧修斯責罵怎麼連個麻瓜種女孩赫敏都考不過,老巴迪克勞奇對兒子不怎麼關心,甚至連他讀幾年級都不知道,但是他還是會過問小巴迪克勞奇的成績,這種無聲的恐嚇和“你不努力學習以後有什麼出路”是一樣的,看起來很聽話的小巴迪克勞奇最後成了食死徒,可真意外,不是嗎?自己的孩子居然是個壞人,沒有哪個家長會承認自己教育失敗,所以有錯的一定是老師。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