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南海巨鱷(1 / 2)

有種人也許是被上帝的金手指點過,注定扭轉曆史浪潮的走向,艾薩克牛頓就是其中之一。

憑著“萬有引力”、“牛頓定律”和“微積分”,牛頓在活著的時候就成為赫赫有名的人物,但除了科學方麵的成績外,牛頓還在倫敦金融和航海貿易上取得了巨大的轉折。

1696年牛頓接到了劍橋同窗,英國財政大臣蒙塔古的工作邀請,擔當皇家鑄幣廠的貨幣重鑄工作。

鑄幣技術起源於古羅馬,在愛德華一世時期趨於完善,在貴金屬作為流通貨幣的年代裡,官方會定期從民間收回破損的貨幣,將金、銀、銅融化後進行重鑄。

從中世紀開始,英國就與歐洲大陸上其他國家一樣,實行的是金銀兩種鑄幣同時作為本位幣的複本位製度,金銀幣可以在市場上自由流通、買賣,大部分時候銀幣是作為主要支付貨幣,金幣則作為輔幣。但是到了十七世紀末期,英國市場上的銀幣數量大大縮水,嚴重影響了貨幣體係的穩定性。

牛頓去造幣廠,有點臨危受命的色彩,那時英國用真金白銀鑄造貨幣,但是當時英國的金、銀比價高於海峽對岸的法國,於是不法商人從中發現了套利的機製:將英國銀幣熔化成銀錠,到法國去購買黃金,再將這些黃金運回英國,就可以換到更多的銀幣。當這種現象愈演愈烈時,英國就發生了嚴重的白銀外流和通貨短缺。與此同時,偽幣和劣幣乘機充斥市場,偽幣製作和買賣形成異常活躍的地下產業。

那個時候英國正在陷入戰爭之中,中國人應該很好奇,為什麼西方人那麼少,1665年大瘟疫之前,英國忙著和海上馬車夫荷蘭爭奪貿易權,大瘟疫之後先是和荷蘭開戰,18世紀初又卷入了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而開始的北美殖民地戰爭,那時候的平民平均年齡大約35歲,養老問題幾乎不需要考慮,養老首先要活到那個歲數,活不到那個歲數還擔心養什麼老呢?

浩大的軍費開支讓經濟處於混亂中,同時解決銀幣外流和偽幣充斥這兩個問題的辦法就是重新鑄幣,皇家造幣廠重任在肩,雖然牛頓此前雖無任何行政經驗,但他已被公認是“英國最聰明的人”。

牛頓一到造幣廠,先將以前的各種規章法令翻出來,每天清晨4點開工之前就出現在車間,到夜班開工前他還要前來監督。他觀察、計算了各道工序所需的時間,合理安排了流程,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原先人們認為每周生產1.5萬英鎊已是難以想象了,但牛頓很快讓產量提升到每周5萬英鎊,甚至能達到每周10萬英鎊。他指揮著500多個工人和50匹馬,三年內完成了全國的重鑄新幣任務,總計684萬多英鎊,英國的經濟形勢由此得以好轉。

然而牛頓接受任命時沒有人提醒過他,造幣廠督辦自古就兼領著另一個奇怪的職務——在倫敦及其周圍地區執行國王法律的治安官。

剛開始牛頓對這個兼領的職務非常厭惡,一再請求免除這一職務,他是盧卡斯“教授”,來管理積弊叢生的皇家造幣廠已經很不願意了,現在居然還要和製造偽幣走私金銀的經濟罪犯打交道,不幸的是,財政部來了明確指示:牛頓必須履行這項職責。

沒有行政經驗可以學習,沒有刑偵經驗當然也可以學習,牛頓很快將自己變成一位稱職的經偵隊長。諸如刺探情報、收買線人、安插臥底,甚至刑訊逼供,所有這些臟活累活牛頓都學會了,他很快習慣了在造幣廠的辦公室裡審訊犯。

誰能想象艾薩克牛頓刑訊逼供是個什麼樣?一如福爾摩斯有個“終極敵人”莫裡亞提教授,艾薩克的敵人名叫威廉查洛納,他雖沒受過正規教育,但有一定的文化,會一些手藝,甚至還有一定的經濟學見解。從1691年起他大規模製造偽幣,技藝嫻熟,交易謹慎,獲利甚豐,很快過上了富裕生活,住進豪宅,牛頓說他“擺起了一副紳士派頭”,儼然上流人物了。

要抓住他艾薩克花了不少時間,最後階段查洛納曾在獄中向牛頓反複求饒,但牛頓以鐵石心腸對之,不給他任何答複。1699年3月22日,查洛納先上絞架,然後在他還有呼吸的情況下,又被大刀劈成四塊而死,牛頓沒有出席這個血腥的儀式。

國家要發動戰爭需要軍費,比如購買槍支彈藥、製造戰艦、鋼材木材也需要很多錢,英國因此欠下了巨額的債務。

對付赤字現在的辦法是印刷紙幣,然而在18世紀還是必須用金銀,最多也是降低成色,不能像紙幣一樣肆無忌憚,沒錢又不能印錢,唯一的辦法就是借錢,第一期國債的利率是9%,當時為了打仗英國政府到處借錢,也不管還不還得起,就是死命借,當時英國一家人一年的生活也就幾十英鎊,農村花費更低,等打完了仗,一算總賬,英國政府欠債5000多萬英鎊,光利息就要接近5百萬,以當時的財政收入根本無法償還,於是議員們想出了一個辦法,找彆的有錢人借錢還這些國債,同時將原本的利率降為6%,這樣一來利息就能減輕了。

當時英國缺乏投資機會,不少有錢人有錢不知道怎麼花,於是財政大臣號召他們開了一次會。

降低利率讓人借錢還債當然沒人肯了,不過當時英政府許諾了他們一個好處,那就是南美的貿易他們可以壟斷,如果彆的人從事南美貿易,一旦被舉報,那艘船上的貨物一半歸告密人和皇室,一半歸這些債務人,於是議會就同意這些人組建一個公司,南海公司,這些南海公司的債主借了1000萬英鎊,取代了以前9%利息的舊債主成了新債主。南海公司的股東們以為壟斷了南美貿易可以賺錢,完全能夠彌補3%利息的損失,於是很高興得答應了,然而現實情況並非如此。

南美有很多西班牙殖民地,西班牙規定南海公司隻有四個港口可以去,而且一次貿易隻能運走一船的貨,西班牙在南美的海軍很強,英國皇家海軍也沒有辦法為南海公司爭取更多利益,於是1711年南海公司成立,1717年才做成第一筆買賣,這筆買賣販賣的是黑奴,因為船艙裡塞了太多人,爆發了疫情,很多奴隸都死了,南海公司虧損巨大。

南海公司不願意承擔這個損失,於是想辦法在其他方麵收回損失,古往今來一直有一群人如同羔羊一樣待宰,這群人就是“老百姓”。

南海公司讓英國政府同意發售股票,賣給全國人民,平民用現金買南海公司的股票,南海公司用這筆現金買英國政府的國債,利息降為5%,這樣看起來非常好,大家都得利,南海公司有錢賺,英國政府能減少國債利率,唯一倒黴的隻有韭菜一樣的平民。

南海公司買了3100萬的國債,要求政府同意可以用國債購買股票,等於將平民買的9%利率的國債換成南海公司股票,政府和南海公司的國債利率是5%,如果用債轉股的方式,那麼政府就可以少支付4%的利率,國家債務又一次降低了,政府又一次同意了南海公司的要求。

股票要有人買才能收益,要讓平民相信並自願買股票的辦法就是讓股票漲價,如果100萬國債,9%利息的國債到期也就109萬,但是股票瘋漲的話,100萬就會變成200萬,大家當然願意用國債買股票了,於是英國議會大臣和南海公司一起放假消息,南海公司和西班牙達成協定了,一年可以走幾十船、上百船貨,並且開放所有港口,南海公司以後要賺翻了。

假消息吸引了很多人買股票,幾個月之內股票就漲了2倍。

當時的財政大臣和上下議會都收了南海公司不少賄賂,幫南海公司鼓吹西班牙的合約,平民聽到這些消息後簡直瘋了,股票從128磅一股,到了1720年3月猛漲到330磅,4月漲到400磅,5月漲到600磅,買不到股票的人捶胸頓足,甚至有人賣了妻兒買股票,還把自己的土地給賣了。

商人不經商,律師不打官司,鞋匠不做鞋,牛頓也買了一點股票,街頭巷尾都在討論南海、南海,人就跟集體著魔了一樣,搶錢的也不搶錢了,而是搶南海公司的股票認購憑證。每次交易所厄雷街一開門就湧進來人山人海,踩死了人也不知道,因為所有人都在往前衝。

人在這個時候是什麼都聽不進去的,股票這麼上漲議員們賄賂也不用現金了,改用股票,有人看到南海公司這麼賺錢,於是自己也組建了“公司”,有人說“我有鉛塊變黃金的技術”,有股民購買;有人說“我有永動機的技術,以後拉車不用馬了”,有股民購買;有人說“我有一個賺錢的項目,暫時不能告訴你是什麼,但肯定會股票大漲”,還是有人買。

那個不公布項目的公司一股100磅,首付2磅,賣了1000股出去,套現2000磅跑了,這相當於普通人家20年收入,留下懵了的股民,成百上千這種“公司”造成了密密麻麻的小泡沫,他們卷了錢就跑。

為了避免謊言被提前戳穿,南海公司讓英國政府出麵頒布一條法律,如果沒有議會和皇室的同意,任何公司不得發布股票。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