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茶國興衰(1 / 2)

第一次鴉片戰爭發生在1837年美國大蕭條之後。

在1845年英國遇上了愛爾蘭饑荒,馬鈴薯晚疫病菌不僅襲擊了愛爾蘭,還蔓延到了歐洲大陸,到了1848年,民族之春運動爆發,這是一場歐洲平民與自由主義學者對抗君權獨裁的武裝革命,第一場革命於1848年1月在意大利西西裡爆發。隨後的法國二月革命更是將革命浪潮波及到幾乎全歐洲。但是這一係列革命大多都迅速以失敗告終,當匈牙利革命失敗後,民族之春運動結束。

由學者率領的革命雖然有先進性,革命中不同政治派彆、各個社會階層的團結卻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功,但是原本存在的矛盾卻過於根深蒂固,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新政權的製度、各民族之間的平衡、工業革命後的經濟轉型等等問題,民族主義的問題導致了激烈的種族衝突,甚至引發中歐和東歐革命中政權的毀滅;立憲和民主的問題讓自由派和民主派之間產生了巨大的分歧,導致政治兩極分化,甚至直到現代社會,這個問題也困擾著很多歐洲國家。

這些遺留的問題很值得思考,然而真正改變世界格局,並讓清政府走向衰敗一蹶不振的事發生在1850年。

中國古代王朝的經濟基礎中,三大獨有物產:絲綢、瓷器、茶葉,無論是產量還是質量,千百年來一直在全世界獨占鼇頭。

通過興盛發達的海外貿易,這些中國特產行銷全球,每年為中國換回海量的金銀收入,是曆代王朝極為依賴的國家收入來源。明清以來,歐洲國家先後掌握了絲綢和瓷器的生產技術,法國裡昂、意大利科莫,都成為絲綢之都,英國的骨瓷,德國的梅森瓷,無論產量與質量都可以和清朝爭雄,清朝這兩項特產已經漸漸失去在世界貿易格局的優勢。隻有茶葉,仍然一枝獨秀,以絕對的優勢占據世界茶葉貿易總額的龍頭地位。

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作為長期以來壟斷歐亞大陸貿易的跨國商業集團,一直對此耿耿於懷。為了打破清朝在世界茶葉貿易體係中一家獨大的局麵,從中分一杯羹,1850年他們以550英鎊的代價,聘請歐洲人羅伯特,潛入清朝內地盜取茶葉種苗和茶葉種植技術。

羅伯特身兼多個身份,是當時歐洲最著名的職業冒險家、植物學家、博物學家、文物大盜,曾經孤身走遍世界各大洲進行探險,考察、盜取奇珍異寶和稀有動植物資源。

羅伯特來到中國以後,偽裝成商人、旅行者,先後抵達武夷山、杭州等多個茶葉產地,用金錢收買、花言巧語等手段,陸續獲得了一批茶樹苗和茶樹種子,並以高薪為誘餌,收買了8個精通茶葉種植的茶農,隨他到海外打工。

1850年底羅伯特滿載而歸,帶著茶樹苗、茶樹種子、8個茶樹種植工人,登上了通往印度的海船。東印度公司早已在印度等候多時。隨後東印度公司利用這批茶樹種苗和工人,在氣候溫和濕潤喜馬拉雅山南麓河穀中,開墾栽培了大量茶園。

印度的茶葉種植業以此為契機,迅猛發展起來,並在十餘年之內,迅速搶占了世界茶葉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清朝的茶葉出口量一落千丈,出口量直線下滑,導致清朝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商品茶葉,徹底喪失了在世界茶葉市場的地位。茶葉外貿的凋敝與停滯,導致清朝經濟從此失去了最為重要也最為穩定一個收入來源,加上鴉片貿易大量白銀流失,以及戰爭賠款,在沒有外貿收入的情況下就隻好以剝削內部平民以及出讓關稅的手段償還債務了。

黃河在1841年、1842年、1843年和1851年發生四次大潰口,1855年發生改道,清政府用暫行緩堵的方式加劇了災難。

1856年山西蝗災、太平天國運動、10月8日亞羅號事件爆發,第二次鴉片戰爭打響了。

那種生靈塗炭的場麵很多人都忘了,大多數普通人都活不了150年,很多傷痛的記憶隨著他們進入了墳墓,可是巫師的年齡要比普通人長,麻瓜們夢寐以求的長生對他們來說不是好事。

每個人都想一輩子順順利利,財源滾滾衣食無憂,徽州茶商曾經富可敵國,“紅頂商人”胡雪岩就是其中之一,紅樓夢裡記載的是曹雪芹的生活縮影,誰都不想遇到家道中落,看著人財兩散的局麵,奈何風雲變色,外部大環境改變了,想阻止這種變化發生是沒可能的。

日本在戰後快速崛起占了越戰和道奇計劃的順風車,可是他們說到底隻不過是美國養大的豬仔罷了。

1990年日本泡沫經濟破滅,房價腰斬,結束了幾十年的高速增長。

從這以後,日本經濟基本陷入了停滯狀態。

茶葉貿易易手之後,徽商也開始衰落了,不僅茶葉生意被迫停頓,有的茶商不得不靠變賣田園、抵押家產度日,誰叫核心競爭力被東印度公司偷走了。

種植咖啡豆的國家主要分布於南北25度之間的區域。由於咖啡豆已經適應了特定的氣候帶,因此哪怕是0.5度的溫度上升,都可能會對其產量造成巨大影響。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