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博弈論裡,集中力量主動進攻並不代表能夠掌握主動權,關鍵還要懂得掌握信息不對稱原則采取行動,即嚴格保密自己的行動,不將信息透露給對方,一旦行動部署被對方知曉那麼就會使得對方集中兵力做好防守,這樣就會給進攻帶來阻力。
因此很多人會選擇釋放煙幕彈,通過宣傳一些假消息來迷惑對手,迫使對方做出錯誤的決策。比如南海泡沫,明明英國沒有南美控製權,卻將南美生意的“壟斷權”給了南海公司。南海公司又放出煙幕,他們和西班牙達成和解,獲得貿易權了,“韭菜們”瘋狂購買垃圾股,如果當時極端一點,南海公司直接破產,那麼股民就是用畢生積蓄買了一堆廢紙,幸好當時還有不少議員也買了南海公司的股票,它才半死不活得支撐了百年,最後關門大吉。
次級貸最關鍵的步驟是將貸款合同產生的派生貨幣變成債券,然後讓投行買下來,投行又根據信用等級去騙,不對,是讓對衝基金的賭徒來買,基金經理當然不會將錢借給水管工去買房子,然而他是把錢交給的投行,他買的cdo是abs產生的,不隻是mbs,這存在一個信息差,真正的博弈往往不是雙方信息明確下一招一式公平決鬥,這可以用三十六計中的瞞天過海來形容。
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經常見到的人和事,往往不會引起懷疑。把秘密隱藏在公開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開的形式相對立。非常公開的事物中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事物。
人們會追隨大眾所同意的,將自己的意見默認否定,且不會主觀上思考事件的意義,就像羊群,那些沒有形成自己的預期或沒有獲得一手信息的投資者,他們將根據其他投資者的行為來改變自己的行為。羊群是一種很散亂的組織,平時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衝右撞,但一旦有一隻頭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前麵可能有狼或者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從眾心理很容易導致盲從,而盲從往往會陷入騙局或遭到失敗。
但從眾心理並不完全是壞的,跟對了人就能創造出驚人的成功,在20世紀70年代,純血貴族狂熱得相信自己跟對了人,追隨伏地魔就和追隨隻漲不跌的房地產一樣,完全是非理性的。如果有人對家裡人說追隨伏地魔是個壞主意,家長第一個反對。在殺死了妖精之後食死徒們搶了妖精們的錢,再把這些錢分給潦倒的純血,伏地魔是個多麼“慷慨”的人呐。
這種狂熱讓人們連攝魂怪都不怕了,即使魔法部長哈羅德·敏坎在阿茲卡班增派了攝魂怪也無法阻止,在這種全民狂熱的浪潮中想保持自己腦子清醒很困難,即便你已經明白了,可是你的親友們還是不清醒,反而給你做“開導”工作,很快你也會被親朋好友們同化,安心收那些來曆不明的“補貼”了。
學校與外麵的世界是隔離的,接收的信息和外麵不一樣,當伏地魔第二次崛起的時候,因為阿不思鄧布利多的死,大人們已經幾乎放棄抵抗了,隻有學校裡的da成員還在以遊擊隊的方式抵抗,他們給了學校裡的師生信心,哈利波特還會回來,還有反敗為勝的機會,再加上波特瞭望的廣播,少部分人還在為鳳凰社和麻瓜提供幫助,這個時候人們都忘了中世紀麻瓜抓巫師火刑,承擔黑死病傳播的罪名了,多麼讓人感動。
親麻瓜的阿不思鄧布利多將這部分曆史給刪減了,幽靈賓斯反而長篇大論得說巨人戰爭,哈利接觸到女巫審判的消息是在校外,三年級他住在破釜酒吧期間經常到一家冰淇淋店吃免費的冰淇淋,從阿不思成為校長後學生們就開始變得“純真”,畢竟阿不思的夢想是創造一個以後麻瓜和巫師和平共處的世界。
如果一個人連派生貨幣和對衝基金都沒聽說過,隻是看著房價上漲就盲目跟風投資,這種情況和南海泡沫的股民本質是一樣的,都是要被收割的“韭菜”,艾薩克牛頓都被收了一波虧損了兩萬磅,高級知識分子怎麼就不可能被收割?
跟風無時不在,主要是因為信息不對稱,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道得越多越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再有一個就是直覺,哈利怎麼也是經曆過大戰的人了,他一邊教學生怎麼使用“除你武器”,眼睛時不時地往門口這邊看,像是已經察覺到他們了,於是二人立刻離開了黑魔法防禦課教室。
“他們叫他‘教授’。”波莫娜故作輕鬆地說“感覺怎麼樣?”
西弗勒斯沒有理她。
“當孩子們第一次叫你‘教授’的時候我也是這個感覺,時間過得真快。”她有些感歎得說。
三十四年了,她的麵貌變化不大,而那個比她小的斯萊特林少年已經看起來夠做她的父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