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含霜履雪(1 / 2)

滿清政府根本就沒有將華夏當成是自己的家,慈禧推行自強運動也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免得老是被“列強”欺負。

相比之下她還是防範漢人多一點,漢人在滿清專製政權眼中就是奴隸,因此葉赫那拉氏才說得出“寧與友邦,不予家奴”這句話來。

和諸如南京條約、馬關條約相比,1901年簽署的辛醜條約可以說是最喪權辱國的了,滿清的地圖就像是一塊蛋糕,被送“友邦”瓜分,於此同時清軍拚命鎮壓起義軍。

民國時期,為了蒙蔽袁世凱的監視,蔡鍔將軍給自己使美人計。當袁世凱放棄對蔡鍔的監視後,蔡鍔離開北京,回到雲南,起兵反對袁世凱稱帝。

蔡鍔離京返滇前訣彆小鳳仙:奈何,七尺之軀已許國,再難許卿。

這種對“國家”的熱愛讓人迷惑,為什麼?

同樣讓人費解的是為什麼漢族沒有將滿族滅族,是因為真的“仁慈”,還是沒有意識到?

五胡亂華的時候漢人就滅過羯族,更讓人迷惑的是為什麼有人還想重修圓明園?

雨果讚譽曾經讚許它為“理想與藝術的典範”,不過清朝末年,英法聯軍一把火燒掉了它,看到如今的殘垣斷壁,確實讓人覺得傷感,但是看到這個“教訓”應該想到的是“為什麼會失去它”。

很多人喜歡追求完美,完美的道德、完美的妝容、完美的體型,對缺憾難以忍受,有了缺憾就想去彌補,可是,把錢用在修院子上不就和慈禧挪用海軍軍費來修院子一樣了麼?隻是她當時修的是頤和園,不是圓明園罷了。

錢和精力要用在正途上,一如英美麻瓜政府能把軍費開支多用一點在教育上,世界就沒那麼多導彈急著被發射了。

馬輕塵有一個記事本,裡麵貼了不少華語剪報,在倫敦也有華語報紙,上麵的內容就是關於圓明園的,大英博物館裡館藏的很多瓷器都是火燒圓明園時搶來的,33號展廳在人類學中心的旁邊,但這次失竊的是95號展廳,就在樓上,西弗勒斯懷疑她參與文物失竊案,這個……她確實可能有動機。

張靜江倒賣文物支持孫中山搞辛亥革命是逼不得已,海外的華僑被康有為給騙了,他們不會輕易捐錢給孫中山這個據說是要搞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書生的。

這些年華商一直致力於將流失海外的古董收回,大英博物館的“收藏”卻不會輕易給的,那麼多國家,包括希臘、塔吉克斯坦都在索要,畢竟那些“收藏”代表著大英帝國的榮耀,是“文明”的象征,即便政府撥款越來越少,安保人員越來越稀缺,根本無力去維持那個博物館還是不放手。

張濤對此看得很開,國內博物館懂行的偷走,不懂行的糟蹋,還不如留在大英博物館裡供大眾參觀,他想要的隻有昭陵六駿的石刻,其他那些諸如華麗的花瓶他不想追回了。

馬輕塵卻可能不知道這些,將國寶弄回來張濤也許會很開心,即便它是偷來的。

從小人們就被教育不能做小偷,不能隨意亂翻彆人的東西,要尊重彆人的隱私。

但是,當更嚴重的事情發生時,這些“道德”還需要遵守嗎?

間諜本來就要刺探情報,偷翻彆人的信件和個人日記是常有的事。

大英博物館裡的本來就是賊贓,中國人索要英國人不給就動手偷走,這種行為是道德還是不道德?

無間道裡,韓琛用殺人放火販毒的錢捐給寺廟,讓和尚做善事,佛教有不住相布施,這筆錢和尚收著真的心安理得?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