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所學校雖然很是不情願,但也在陳秋等人上台後,想了許久,最終還是選擇了上台。
即便在場的人流逝了差不多五成,很多位置都空了下來。
但是他們並沒有就這樣放棄。
不僅如此,他們還用儘全力去演奏出他們最好的狀態。
雖然說可能實力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整體的表現上也沒有那麼儘如人意,可在場的觀眾依舊給予了他們最為熱烈的掌聲,以此來結束了整場全國大賽。
而眾人也在這時,各自回到了各自的學校那邊,等待最終的成績。
這一場比賽的全程是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大賽,是由官方舉辦的一場比賽,所以即便在場的很多人都已經確定了海音二團將會奪得冠軍,分數也不是當場出來的。
他們需要核驗,然後向上通報,最終才會將獎狀以及榮譽發回各自的學校。
畢竟,他們是代表學校出戰,而並非是代表自己。
即便說在學校裡可能大家都會將這個榮譽歸給海音二團,可是在學校之外,大家還是認為這個榮譽是海音的。
就像現在那群其他各個地方的指揮都在那邊吐槽的一樣。
大家吐槽的都是海音,而並非是單指海音二團。
陳秋以及二團的眾人自然而然也是知道了這件事。
陳秋以及負責整體行程規劃的李安國李教授兩人給眾人放了一天的假,讓大家去京城各個地方閒逛,自己去玩一圈後,第二天早上六點不到,便帶著眾人坐上了從京城返回海城的第一班飛機。
而坐在從京城去往海城的飛機上,陳秋吃到了他有史以來最為震驚的機上早飯。
老京城羊肉大蔥餡火燒。
聽上去像是一個燒餅,可是打開來一看,居然是一個漢堡?
兩塊麵包之間夾著一整塊的羊肉大蔥餡的肉餅,上麵居然還夾了一塊芝士。
整體吃起來的感覺並不是像是那種普通的機上盒飯,吃起來一點味道沒有,沒啥意思,正相反,這漢堡,不對,這老京城火燒吃起來有滋有味的,甚至還能吃到很濃鬱的羊肉味以及肉餡裡麵的孜然味。
雖然比較少,但是吃起來的感覺還算不錯,甚至讓陳秋略微有些回味,甚至還想要再來一個。
當然,這個隻是一個小小的念頭,等陳秋還有海音二團的眾人下了飛機,重新踏上了海城的土地後,他便再也沒有了這樣的想法,隻想要趕快回家睡一覺,好好休息休息。
累。
實在是太累了。
並不是因為大早上六點多就爬起來趕飛機累,而是之前參加全國大賽時候,一直緊繃著的精神終於放鬆下來,之前所有的一切疲憊全部都湧上心頭後的累。
不僅僅是陳秋,包括樂團內的其他人也同樣如此。
對此,李教授也沒有攔著眾人繼續訓話的念頭。
他隻是將眾人全部聚齊,再次點了一下名字,確認所有人都在,包括經常遲到的芮佳都在之後,他便揮了揮手,讓眾人自己散去。
著急回去的就去坐磁懸浮,多花點錢過去。
不著急的,就去坐地鐵,慢悠悠地回去。
反正就是自己想辦法,現在他的任務已經結束了,接下來就是等教育部那邊給的通知了。
看看他們最終能夠拿到一個什麼樣的成績。
對此,眾人並沒有什麼意見,大家也都各自組成小組小隊,從江東國際機場慢悠悠地向著各自的目的地離去。
……
數日後。
海城和聲交響樂團後台。
陳秋從自己家十平米不到的臥室中醒來,習慣性的刷牙漱口,然後一邊給自己泡一杯豆漿,一邊打開放在一邊的錄音機,播放起他從李教授那邊要到的他們全國大比演出錄音聽了起來。
聽著耳邊的錄音,陳秋一邊點頭,一邊抿著杯中的豆漿,神情滿是悠閒。
全國大比已經結束,他在這幾天狠狠地休息了一陣子。
每天除了聽他們之前的錄音,尋找他們樂團的漏洞之外,每天的事情就是發呆,曬太陽,睡覺,聽頂級大佬的錄音。
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做。
隻是享受生活,享受音樂。
這樣的日子簡直悠閒到了陳秋以為他都已經退休了。
雖然這個浪費生命的日子總是會感覺內心充滿愧疚,但是不得不說,這樣的日子是真的爽!
再加上學校裡知道了他們在全國大比的成績,對此十分滿意,幾乎沒有任何事情安排給他們。
陳秋日子過的就更為悠閒了。
而這些日子裡唯一一個讓陳秋比較震驚的消息,便是他們學校的學生傅調,成功獲得了今年肖邦國際鋼琴比賽的冠軍,甚至還獲得了最佳協奏曲。
這就有點厲害了。
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啊,就算陳秋是學習指揮的,對於其他行業沒有那麼關心,他也差不多知道肖邦國際鋼琴比賽是全球專項鋼琴比賽之中,含金量最高的一批比賽,甚至沒有之一。
陳秋他還隻是帶著學校二團的那群吊車尾拿下了全國大賽冠軍,人家就開始自己全球比賽跑拿下全球冠軍了。
除了傅調之外,單簧管那邊也有一個人獲得了全球性質頂級音樂比賽的大獎。
因此,學校的官方公眾號那邊便發表了一個雙喜臨門的貼文,恭喜我校師生成功在國際大獎賽上斬獲獎牌。
對此陳秋隻是略微有些羨慕,但是也沒有多想什麼。
畢竟指揮和獨奏不同。
獨奏那些專業基本上就是成名要趁早,畢竟他們除了吃對音樂的理解還有意識之外,他們還看中一點,就是演奏者的身體機能。
他就有點像是電競選手,很吃年齡。
你除非你對於音樂的理解還是意識的增長能夠跑贏你身體機能的衰減,否則很有可能會陷入那種年少成名,但是長大後卻傷仲永的情況。
這還不是伱練習不到位所導致的,這更多的是看你的理解,看你能不能思考的更深,更透徹。
而指揮行業則是不同,他其實並不特彆吃所謂的身體機能。
畢竟你又不是上台跳舞,你要那麼強的身體機能做什麼,你能夠將自己想要的效果給展現出來,那麼就可以了,沒有必要一筆一劃地地練習著標準的指揮動作,搞得和一個機器人似的。
相比較獨奏,指揮其實更像是一個吃經驗的機能。
越老越妖,年齡越大,對於音樂的掌控也會更為嫻熟,你也越能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便很多指揮大賽上,就算那些年輕的指揮能夠拿獎,但是卻沒有特彆年輕的指揮能夠擔任大團指揮的主要原因。
並且,就算某些年少成名的指揮家,在後來者的訪談中,他們其實也不看好年少成名這件事。
比如指揮家伯納德·海丁克在訪談中就曾經提到過。
他認為,指揮並不是那種特彆適合年輕人去從事的活兒。即便他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和國際知名的樂團合作,但直到現在,他每次想起自己年輕時候,卻依舊會徹夜難眠。
“一個毫無人生經曆、音樂體驗的,乳臭未乾的小子,怎麼可能勝任指揮這樣的角色?雖然說我挺過來了,但是我那個時候的的媒體沒有像現在這樣瘋狂,我依舊可以獨自鑽研我的音樂,而並非被媒體擺布,在媒體的燈光下表演他們想要的形象。”
就連他都覺得那些指揮大賽裡嶄露頭角的指揮並不太適合成為一名頂級樂團的指揮,就更不要說其他人了。
指揮大賽對於一名指揮而言,其實更像是對於他排練技能的比賽,而並非對於他指揮能力的比賽。
而一名指揮,所需要的並不僅僅隻是他排練的能力,更多的則是他對於樂團的掌控,還有對於樂團的塑造。
這都不是幾天的時間內就能夠看出來的。
因此,就算給陳秋一個機會,讓他去參加全球的指揮大賽,他也都不會選擇去參加。
參加這種比賽對於他而言,除了浪費時間之外,並沒有任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