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閃雷鳴波爾卡,是小約翰施特勞斯的作品。
而其中最為特殊的,便是他對於定音鼓的運用。
陳秋的視線看向遠處的艾鼓,對著他略微點頭,手中的指揮棒給予了他足夠的提醒。
麵對著陳秋的提醒,艾鼓嘴角略微上揚,對著陳秋稍微眨了眨眼,嘿嘿一笑後,將手中鼓棒揮起,以一個奇怪的力度砸在定音鼓的鼓麵上。
嗡……
定音鼓的聲音嗡嗡響起,如同遠處飄來的雷聲。
令人難以捉摸。
若有若無。
這種感覺就很是奇妙。
陳秋聽的眼睛都不由得亮起,略顯驚訝地看向那捶打著定音鼓鼓麵的艾鼓。
手先是給了管樂以及弦樂一個簡單的跳進下行,視線卻一直聚集在艾鼓的身上。
這個有意思欸。
他隻是知道艾鼓這個人他的專業水平還算不錯,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他考試屬於墊底,被分配到了二團來,但隻是單純討論專業能力。
艾鼓的鼓點給的很穩,如同樂團的脊柱一般,不會出現特彆大的問題。
就是你能夠放心給艾鼓提示,讓他隨便演奏,不用去特彆在意他表現的那種。
陳秋對於艾鼓的了解也大多僅限於此了。
之前他們排練這一首作品的時候,艾鼓也是正常的敲擊鼓麵,沒有表現出什麼特彆的東西來。
可是這一次在現場演出的時候,艾鼓他的鼓居然打的這麼好?
艾鼓的手若有若無地貼著鼓麵。
在他手中鼓棒敲擊到鼓麵的那一瞬間,他便讓自己的手與鼓麵去進行接觸,降低了鼓的聲音,減少了鼓麵的震蕩顫抖,甚至還造成了一股嗡嗡的回響聲。
很有意思啊!
陳秋的眼中滿是驚喜。
不僅如此,就連坐在一邊的秦弦等人,也有些驚訝艾鼓在這個時候的表現。
不過現在並不是排練,讚歎艾鼓的時候。
陳秋的手猛地給出,讓樂團眾人繼續按照之前的方式去演奏。
氣氛變得越來越活潑。
但是艾鼓手中控製著的定音鼓聲音越來越大。
就如同越來越接近的響雷聲。
終於!
轟!
艾鼓手中的定音鼓轟然敲響,伴隨著還有打擊樂聲部以及部分色彩聲部眾人的幫助,電閃雷鳴的場景,轟然出現在眾人的麵前。
在場的所有人幾乎全都愣住了。
我靠?
海音和聲樂團的這個打擊樂聲部?
他們這個打擊樂聲部這麼厲害嗎?
不僅如此,就連邊上之前的色彩聲部好像也很不錯的樣子。
絢爛的華彩如同暴雨之下的眾人。
明明電閃雷鳴,可是他們的音樂之中,卻根本沒有辦法隱藏他們內心的喜悅。
就如同春雨一般。
他們在感謝著上天的給予。
大量的定音鼓震音在轟鳴,音樂的表現也在一層接著一層的遞進。
以樂團內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的方式在前進。
他們隻是安靜地做著他們自己的東西,不用關心整體,陳秋就能以一種不可思議的程度,將樂團整合在一起。
如此多層次的音樂,以及強烈到難以置信的音樂張力,給予舞台上部分樂手,以及舞台下眾人極大的震撼。
蘇玥她一邊吹著她的單簧管,一邊格外好奇地看著陳秋。
她之前在外麵比賽的時候,認識了很多很多頂級的指揮大師,畢竟比賽的時候決賽基本上都是協奏曲,她要和那些大師進行合作,所以了解了很多。
她認識過很多的指揮,他們很少會用這種方式去指揮樂團。
可能有他們的樂團實力更強,根本不需要用這樣的方式去指揮的可能性在。
但是說真的,陳秋現在對於他手下的樂團就有一種碾壓的感覺在裡麵。
他用他對於音樂的理解,碾壓過在場的所有人,逼迫他們跟隨著他的理解去進行演奏。
他甚至不需要在場的人能夠理解他的指揮。
隻需要他們能夠跟著他的步伐去演奏即可。
陳秋的實力,如同完全碾壓了在場所有人一般,恐怖到令人發指。
感覺,好像還真的很有意思。
比她當初合作過的那些大師,還要有意思一點。
和蘇玥不同,在台下的那群人就全都是驚訝以及震撼了。
他們很多人都是抱著一個聽學生樂團的態度過來聽這一場音樂會的。
畢竟是學生樂團,你不能要求他們太多,特彆是這個樂團也就剛剛成立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一個多月的時間,不說磨合之類的,直接讓他們拿出一套一整場,將近一個小時的新年音樂會,其實都很困難。
這也就是他們並沒有抱特彆大期望的主要原因。
但是……
現在他們聽到的,卻完全不是如此。
樂團之中每個聲部的進出,都極為的規律。
甚至音樂之間還有極為強烈的層次感。
以及那真的如同電閃雷鳴一般的定音鼓轟鳴,直接給他們的耳朵都給震聾。
不僅如此,他們在這定音鼓的轟鳴之下,還能看到許多許多的細節,那些歡欣的人群,高昂的士氣。
這些都並沒有被隱藏在定音鼓之下,而是被定音鼓給襯托的更為明顯。
很漂亮,很有趣的表現。
即便陳秋他們手中樂團演奏的可能並沒有世界前幾的維也納愛樂,他們的新年音樂會好。
可能也不如海城第一的海城交響樂團。
但是!
他們現在這個樂團的演奏,你甚至單獨拉出去,去賣票給其他人聽。
伱聽完都不會說一句水團的。
因為,他們把音樂之中所有的細節全部都做到了。
就算你說你從那群演奏者的目光中讀不出特彆多他們對於音樂的想法,可他們有陳秋這個如同bug一般的存在。
雖然他們沒有想法,但是陳秋有啊。
陳秋帶著樂團所展現出來的共鳴,他們對於音樂的所有想法,都被照顧到了。
你能從他們的音樂之中,聽到所有的一切你想要聽到的。
不過稍微有些可惜的,電閃雷鳴波爾卡隻是一首很簡短的作品,並不長,同樣隻有兩三分鐘的時間。
陳秋當時給樂團選擇作品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以簡單簡短的作品作為自己的首選。
畢竟這種作品他和樂團排練的速度快,可能幾下子就能完成了。
不然如果搞那種特彆大,特彆長的作品,可能他們到現在都沒有完成一半的工作。
陳秋等待著最後一顆音的落下,用力將手中的指揮棒一收。
轉身對著眾人繼續道。
“接下來,輕如鴻毛快速波爾卡!”
陳秋繼續轉身,對著樂團進行指揮。
樂團快速將手中的樂譜翻頁,跟著陳秋的步伐進行著演奏。
一首接著一首的波爾卡,或者圓舞曲在陳秋以及樂團的演奏之中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