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手中的指揮棒溫柔地劃過眾人的麵前,給予他們一個溫和且柔情似水的預拍。
一股寧靜的情緒瞬間從陳秋的手上升騰而起,伴隨著陳秋的身體,向著舞台上眾人的心中湧去。
如果說第一樂章的內容是讓人感覺到戰栗,是讓人感覺到沉重的話。
那麼第二樂章所表現出來的感覺,則是完全不同。
音樂之中沉重正在被逐漸消弭,漸漸地隱藏了音樂的身後。
不會繼續出現在眾人的麵前。
隨之而來的,則是清風拂麵。
明明音樂廳內並沒有風,畢竟你很難從角落乃至於頭頂上的空調中,感受到那股輕微吹過的氣流。
可是你就是能感覺到風在你的耳邊回蕩,吹過你臉頰的那股錯覺。
在草地上,在山坡上,在湖水邊,在大樹旁。
一股牧神午後的慵懶,伴隨著那穿越樹葉的點點碎光,從湖麵上漾入你的心中。
陳秋手中指揮棒以一個極為溫柔的姿態劃過,點向了遠處的圓號。
圓號立刻會意,緩緩吹動他手中的樂器。
嗡。
一線輕柔的光芒從圓號之中湧出,將這午後的一切給照射的更為溫柔。
這就是莫紮特40號交響曲第二樂章。
這個就是午後陽光下的漣漪。
最為淒美的行板。
坐在陳秋身邊秦弦拉扯著手中的琴弦,他的視線與陳秋接觸。
陳秋溫和的笑容與秦弦認真的表情接觸,什麼話都沒有說,兩人瞬間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在這午後的陽光之下,秦弦手中的琴弦緩緩拉扯。
將音樂的節奏進行了改變。
雖然依舊是午後的陽光,可是這陽光已經和之前完全不同。
噠噠,噠……
噠噠,噠……
秦弦手中略微進行變動的節奏型就如同一顆石子,從湖邊丟出,砸入水麵之下。
閃爍。
浮動。
明明和之前的情緒似乎差不多,可是卻如同低沉的絮語,帶著一抹難以抹去的疑惑以及惶恐。
這樣的情緒並沒有如同之前的弦樂那般直接凸顯出來,而是作為音樂的底色,平靜地沉澱了下來。
沉澱在眾人的心中。
並沒有給予任何的強調。
一股戲劇性的迷幻色彩將眾人包裹。
音樂,再次陷入了安靜之中。
秦弦手中的弓弦拉動,放在琴弦上的手指緩緩地顫抖,給予了音樂更為柔美的音色。
他在揉弦。
將每顆音都給揉碎,揉入樂團眾人的心中。
讓他們跟隨著自己的步伐,將這午後的美感和傷感詮釋的更為透徹。
如此柔美的音色讓眾人為之一愣,隨後沒有任何猶豫地跟上了秦弦的步伐。
秦弦是樂團首席。
正如同從第一天的時候,他就和陳秋保證的那樣。
他會用他的全力來帶著弦樂部分前進。
他是樂團首席,他是弦樂首席。
有他在的一天,陳秋,就不會因為弦樂而困惱。
現在,他用他的實力,向陳秋證明了這一點。
他看向陳秋,帶著手下的弦樂部分,將弦樂部分拉扯的更為柔美。
舞台下很多人聽到這個第二樂章的時候不由得一愣。
他們難以置信地看向秦弦。
他們不知道秦弦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在第二樂章的時候,他居然帶著弦樂部分將音樂的美感拉扯的更為漂亮了一些。
這些人,難道沒有止境的嗎?
為什麼他們在一波接著一波的進步。
另外,他們也聽出來了,和聲交響樂團的弦樂部分似乎比管樂部分更強一些。
在這種情況下……
管樂部分真的沒有問題嗎?
他們真的能跟得上弦樂部分所創造出來的環境嗎?
他們的視線幾乎全部聚集在管樂的身上。
目光中帶著好奇以及探索。
他們真的想要知道,管樂他們究竟怎麼辦。
不僅僅是他們,就連表情平靜的蘇?,視線中都帶有一點點的探索。
如果是當年她在的時候,管樂應該不會讓秦弦的弦樂放肆成這?樣子。
現在她離開了這麼久,樂團的管樂……
應該還行吧?
坐在樂團中間的樂府,似乎感受到了眾人的情緒。
他看著弦樂組的眾人,不由得笑了起來,對著自己身邊的幾位樂手眨了眨眼,什麼都沒有說,而是將自己手中的樂器拿了起來。
雖然說他們這群管樂的人實力可能確實不如蘇?吧。
作為目前管樂首席的自己,對於樂團的影響力也確實不如蘇?那麼大。
但是……自己不管怎麼說都是一位還不錯的雙簧管樂手。
全國大獎不說多,頂級的也拿過兩三個。
所以再怎麼說,自己也是一位全國冠軍。
秦弦你小子居然在樂團首演這麼重要的舞台上帶著弦樂對管樂進行施壓?
居然還帶著自己的對象,徐書文,用大提琴對他施壓?
真的是……
樂府無奈一笑,將手中的雙簧管拿起,帶著管樂的眾人迎了上去。
第二主題的聲部緊緊地貼合住之前的第一主題。
不落下風!
兩者相互對比,相互發展,相互補充。
和聲交響樂團的那股和聲的感覺再次向著眾人湧出。
什麼叫做和聲交響樂團?
隻有一個聲音的和聲交響樂團,永遠不叫和聲交響。
隻有有無數聲音的和聲交響樂團,才叫做和聲交響!
陳秋的指揮,秦弦趙錫等人的弦樂,樂府的雙簧管,還有那些圓號,巴鬆管。
每個聲部在這一場演出之中,都能發揮出令人震撼的音色。
發出他們的聲音。
第一主題以及第二主題的聲部在相互碰撞。
延續了之前婉轉柔和音色的同時,卻依舊保留了那股焦躁與不安。
不遠處的芮佳視線凝重,手中的低音提琴如同血脈的奔湧,給予樂團一個不安的底色。
如同尋找著答案,卻又什麼都沒有辦法尋找到。
弦樂與管樂共同演奏出來的兩個斷續主題,也給音樂投下了完全不一樣的陰影。
這份陰影和之前第一主題陰影所展現出來的表達似乎略有相同。
一點一點地勾引出之前樂團之中的不安。
將情緒一波接著一波地向上推進。
明明是極為巨大的低音提琴,卻表現出令人驚歎的細膩色彩。
低音提琴作為音色的底色將整個音樂的層次感一波接著一波地拉扯,提升。
秦弦所帶領著的小提琴則是營造出一抹難以抹去的惶恐不安。
弦樂部分的其他人似乎在塑造著那股寧靜的午後,可是卻依舊表現出柔美音色之下的那股嚴肅思考。
每一顆音的出現,似乎都給眾人帶來了令人驚訝的表達。
不,準確講,並不應該是令人驚訝。
因為他們的演奏沒有任何的錯誤。
他們也不是那種追求稀奇古怪表達的交響樂團。
隻是他們的演奏之中有著令人驚訝的成熟。
每一個你以為他們可能會出現一些錯誤的地方,他們總能以極為合理,極為準確的詮釋,將那個地方以一種極為老成的姿態給詮釋過去。
看到樂團這樣的詮釋,他們才逐漸明白一點。
這個就是陳秋的指揮。
這個就是和聲交響樂團。
一支在成立前就已經經過無數次鍛煉的交響樂團。
不管是弦樂,還是管樂。
除了因為人少,樂團的單簧管部分還有一點點欠缺,整體表現比較一般之外。
其他地方你很難從樂團之中挑出一些問題來。
要知道這個地方才僅僅隻是第二樂章,還不是整個莫紮特40號交響曲。
樂團就表現出了如此實力來。
眾人已經完全不知道說什麼好。
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應該用什麼樣的詞語去形容和聲交響樂團。
就如同一個巧克力盲盒,?永遠都不知道下一顆究竟是什麼味道。
舞台上的音樂聲纏綿。
弦樂管樂聲部融合,充斥著和聲的絢麗。
每一個樂器在眾人的麵前,都表現出了令人驚歎的實力。
王海的臉上滿是興奮。
果然,這個就是和聲交響樂團。
這個就是華國最強的學生交響樂團。
這個就是代表著華國出戰,打贏南韓以及東瀛的頂級交響樂團。
正如同他所想象的那樣。
音樂的細節處理,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