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國子求學前篇(1 / 2)

南朝不殆錄 仁者為鬼 12982 字 6個月前

冬去春來,時間來到了永定二年。

正月。

王琳一戰得勝,把湘州軍府移到郢城,遣其將樊猛襲據江州。親自引兵抵達湓城,屯於白水浦,帶甲十萬,躊躇滿誌:”可以為勤王之師矣,溫太真何人哉!”(注1)

王琳又遣使北齊,請納梁永嘉王蕭莊為主。

北齊應邀發兵,援送蕭莊到江南,冊拜王琳為梁丞相、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蕭莊即皇帝位,改元天啟。

以王琳為侍中、大將軍、中書監,其餘則依齊朝之命。

這樣就有了蕭詧的後梁和蕭莊的梁,後後梁?你們先去鬨吧,侯勝北忍不住想道。

王琳授占據晉熙五郡的魯悉達為鎮北將軍。陳霸先也授魯悉達為征西將軍、江州刺史。兩邊使勁拉攏,各送鼓吹女樂。

魯悉達兩頭都接受,拖延觀望,就是不就任。

陳霸先軟硬兼施,派遣安西將軍沈泰攻襲,不克。

魯悉達也沒因此一怒投到王琳那邊,可能對亂世的這種做法,習以為常了吧。

王琳欲引軍東下,魯悉達製其中流,不管王琳遣使如何反複說誘,始終不從。

其時熊曇朗在豫章,周迪在臨川,留異在東陽,陳寶應在晉安,共相連結,立砦以自保。

陳霸先詔令給事黃門侍郎蕭乾招諭安撫閩中各豪帥,曉之以順逆禍福,並觀虛實。

臨行之際,陳霸先鼓勵蕭乾:”建安、晉安兩地恃險,方今天下初定,難便出兵。昔日陸賈南征,趙佗歸順,隨何奉使,黥布來臣,史事如清風追想,曆曆在目。況卿坐鎮雅俗,才高昔賢,宜勉建功名,不煩更勞師旅。”

蕭乾無兵無勇,單身臨郡,所在渠帥並率部眾開壁款附,名義上服從了朝廷。

陳霸先即授蕭乾貞威將軍、建安太守,負責羈縻閔中,穩定後方。

衡州刺史周迪欲自據南川,召所部八郡太守結盟,聲言赴援朝廷。

陳霸先擔憂其心有變,重加撫慰。

去年新降的新吳洞主餘孝頃再生反意,遣僧侶說王琳道:”周迪、黃法氍皆依附金陵,陰窺間隙,大軍若下,必為後患。不如先定南川,然後東下。”

王琳然之,遣輕車將軍樊猛、平南將軍李孝欽、平東將軍劉廣德率兵八千,餘孝頃總督三將,屯於臨川故郡,征糧於周迪,以觀其所為。

-----------------

三月。

時間過去了一季,卻還是沒有阿父的消息。

有時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侯勝北隻能這麼安慰自己。

上個月,南豫州刺史、安西將軍沈泰投奔了北齊。

要是侯勝北知道了這個消息,多半會說:”看吧,我早就說他是獻主求進的反複小人。”

可巧的是,北齊的北豫州刺史,駙馬都尉,鎮守滎陽也就是虎牢關的司馬消難,因為和妻子關係不睦,投奔了北周。

兩個豫州刺史你來我去的。

侯勝北心想,司馬消難娶的北齊公主要麼很醜要麼很凶。如果是像蕭妙淽這樣的公主,怎麼會夫妻關係不睦呢。

……

這幾個月,他專注於求學,在各方麵最為頂尖的名師指導下,學識突飛猛進般的增長,開拓了以前根本想象不到的視野。

五經者,《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國子學的一把手,祭酒周弘正除了儒學,尤為擅長《周易》。

周弘正十歲就通《老子》、《周易》,十五歲召補國子生,就能夠在國子學開講《周易》。

春季入學、冬季就敢參加博士的選拔考試,真是天才。

當時的國子博士表示周郎年未弱冠,便自講一經,雖曰諸生,實堪師表,無俟策試。

周弘正免試,直接當了太學博士之後,累遷升為國子博士。

梁武帝在城西立士林館,周弘正講授,聽者傾遍朝野。

周弘正與受業諸生清河張譏等三百一十二人注解《乾》、《坤》、《文言》及《二係》,乃是一件文壇盛事。

周弘正著作等身,《周易講疏》十六卷,《論語疏》十一卷,《莊子疏》八卷,《老子疏》五卷,《孝經疏》兩卷,《集》二十卷,流行於世。

如今年過花甲,研究了足足五十年的《周易》,水平之高不是常人能夠想象。

……

周弘正說自己在大同末年,也就是二十多年前,就已經預料到了戰亂的來臨,那時他就和弟弟周弘讓說:”國家厄運,數年當有兵起,吾與汝不知何所逃之。”

等到十年多以前,梁武帝接納侯景時,周弘正又和弟弟說:”亂階此矣。”

侯勝北有些懷疑這段故事的真假,你和自己弟弟說的話,還不是想怎麼編就怎麼編?

不過江陵陷落時,周弘正能夠遁圍而出,逃回建康,說不定真有點未卜先知的能耐。

不論故事真假,周老先生講授的《易》,還是很有意思的。

《易》,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

所謂變易,指變化之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

所謂簡易,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後,都是相反相成,對立統一,囊括萬種事物之理。

所謂不易,世間的事物錯綜複雜,變化多端。然而天地運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冬寒夏熱,月盈則虧,日午則偏,物極必反,有些規律卻是永恒不變的。

這三點作為《易》基礎中的基礎,周弘正要求各位學子務必掌握。

除了周鐵虎之子周瑜這種腦子稍微有點繞不過彎子來的,一般人都能理解。

接下來就有些難了,要根據已知某事物的簡易,即某些條件和特征,去找出該事物的不易規律。

再依據不易的規律,去推算該事物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變易。

這就是《易》的精髓了。

雖然有些燒腦,侯勝北覺得和自己追求的”不殆“之道有點類似,戰事戰況隨時變化,勝敗敵我相反相成,然而常勝不敗之道卻是永恒不變的。

完全符合易經,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果然是天下大道相通,侯勝北頓時信心大增。

……

戰國末年,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二人所輯注的《毛詩》,就是俗稱的《詩經》。

國子博士顧越擅長《毛詩》,國子助教龔孟舒亦治《毛詩》。

這兩個人隻要一討論起《詩》,必然說得口沫飛濺,滔滔不絕。

侯勝北此前自己在家學《詩》,覺得朗朗上口甚是好聽,沒想到裡麵還能解釋出那麼多的門道。

就比如說那篇有名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老先生們居然能從中解釋出後妃之德的道理,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關雎,後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

顧博士引經據典,考證說此乃太姒為夫君周文王挑選女子,即對女子的品德滿足又心有猶豫不舍。

以此來說明作為女子要像太姒一樣,為夫君細細考量,擁有崇高的品德。

隻有如此的高度,才配得上《關雎》詩經之首的地位。

侯勝北聽得暈乎乎的,真的有這麼回事嗎?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在他看來,這講的不就是男生追求漂亮妹子嗎,咋還和德行扯上關係了?

“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乾城。”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擺明了就是講打仗的戎事嘛,一定得扯到周文王閱兵上麼。

侯勝北覺得《詩》意本來甚是淺顯,兩位先生搞複雜了,實在不必為此辯得麵紅耳赤。

要是非得把《詩》提上品德層麵,這一經小子通不了啊。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嗯,這樣的好句得背誦下來,下次拿來奉承淽姊,再恰當不過。

……

另一位國子博士鄭灼的專門則是儀禮、周禮、禮記的《三禮》。

鄭灼日常食素,講授時經常苦於心熱,課間休息會拿個瓜鎮在心口。

他還講了個自己求學的故事,說他年少之時拜於大學者皇侃的門下,夢到與師傅在路上相遇,皇侃說”鄭郎開口”,吐唾到他口中,自此之後就義理逾進。

侯勝北聽了,不感到欽佩,反而覺得很是惡心。

-----------------

除了必須要學習的五經,要說最受眾人歡迎的課程,或者說老師,莫過於尚書左丞徐陵和他講的時勢了。

徐陵的開場白是這樣的:

“南渡晉,都金陵。宋齊繼,梁陳續。”

“北元魏,分東西。宇文周,鬥高齊。”

短短兩句話,講出了三分歸晉後的天下大勢。

南朝司馬氏定都建康,宋劉寄奴、齊蕭道成、梁蕭衍直到陳霸先,已曆經五朝。

北朝拓跋氏改姓為元,宇文泰和高歡這對好敵手,分裂魏國東西惡鬥,建立北周和北齊。

這一下子就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