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北周軍容(2 / 2)

南朝不殆錄 仁者為鬼 11321 字 6個月前

至此,南朝建國之初的地方割據勢力,隻剩下周迪還流竄於山間,尚未伏誅。

-----------------

十月長安歌不歇,如今侯勝北的耳中,聽到的卻滿是金鼓之聲。

就在南朝的軍隊在閔中的丘陵水澤之間苦戰的時候,他重新踏入了闊彆一年多的軍營。

風帶涼意,片片落葉,地麵如同鋪了一層金黃甲片。

馬作的盧,弓如霹靂,沙場秋點兵。

侯勝北作為客將,陪同那羅延,屬於其父柱國大將軍普六茹忠的部隊序列。(注4)

一日歡飲,那羅延說起即將出征。

他深表遺憾,不能陪著一同上陣,祝那羅延旗開得勝。

經曆過之前的患難,那羅延不疑有他,哈哈大笑說那還不簡單。

這次和北齊作戰,侯兄弟不妨隨軍,咱們一起痛揍那幫關東人。(^_^)

侯勝北自然順水推舟地答應下來,聲言正好見識一下北周軍容之盛。

最早的八柱國已經凋零大半,如今的二十四開府之中,隸屬於普六茹忠的有四個,每個開府下轄兩個儀同,每個儀同領兵千餘人,所以主力為八千府兵。

加上所轄六州廂散和羌、胡內附之兵,軍力達到一萬五千。

深吸一口帶著西北獨有黃土氣息的新鮮空氣,侯勝北覺得相比起案牘文書和酒宴佳肴,還是金戈鐵馬來得更為親切。

他仔細觀察這支部隊。

左右兩翼是各州郡征集的廂兵,從征的羌胡騎兵在最外側,作為遊騎。

陣型雜亂,隊列歪斜,嘈擾不堪。

州郡兵從十餘歲的少年,到五、六十的老人皆有,即便有若乾丁壯夾雜其間,也是體格不一,不乏瘦弱矮小之人。

北周承繼北魏,戎服尚黑,若不是這些州郡兵統一著黑衣,簡直看不出像是一支軍隊。

紮黑色頭巾、膝蓋處纏著綁腿,這就是戎服了。

武器裝備多為木杆長槍,有人持短兵,但是並非統一製式的長刀。一隊百人之中,隻有數人背著弓箭,弩則是一具都沒有看到。

披甲率不到二成,且多為皮甲,基本看不到鐵甲,偶有幾人持著木盾。

漢武之時,不僅京師有南北二軍,地方州郡兵的人數、訓練、裝備之強,同樣冠絕天下。中央集權,舉國為兵,所以才能發起對外的大規模征戰。

可惜日益廢弛,到了新莽昆陽之戰,四十二萬大軍竟被劉秀不到二萬所破。

到了漢末,這種畸形的龐大軍力,更是難以維持,產生了兩極分化。

邊郡鎮戍如西涼軍、幽州兵和外族不時交戰,依舊保持實力,其他各州的郡兵簡直就是一群缺乏訓練的農民。

北魏以六鎮鮮卑起家,以騎驅步,步兵多為征服的他族營戶和漢軍,本就不重視步軍。

北周建立府兵後,抽調精壯良家子加入中央軍,地方州郡兵的素質更是再下一個台階。

北朝若都是這等士卒,不足慮也。

羌胡騎兵的裝備更是簡陋,盔甲戎裝就不用想了,穿著厚厚翻出毛的羊皮襖,有些人在胸口掛了一麵護心銅鏡。

寥寥數人,披著不知從哪裡獲得的皮甲。

木棍削尖做矛,鐵製的槍頭都看不到幾個。弓箭倒是人手一把,挎四袋箭,馬匹也頗為高大健壯,配有至少一匹從馬,帶二三匹馬的也不少見。

侯勝北稍微看了一下,心中大致有數,將視線轉向中軍主力。

中軍乃是府兵精銳,乍一望去胡漢各半,步騎約為三比一,六千步兵兩千騎兵。

步兵的方陣排得緊密,騎兵陣形間隔較寬,由於配有從馬,實際數量看起來更多一倍,騎兵方陣的大小,還超過了步兵。

無論步騎,都是陣列整齊,除了戰馬嘶鳴之外,近萬人的隊伍竟是安靜無聲。

騎兵頭戴尖頂兜鍪,中起脊棱,額前伸出衝角,兩側有護耳。身著甲片為長方形的鎧甲,外罩黑色披風,帶角弓,使長槊,配腰刀。

兩千騎中有二百騎左右的戰馬,戴麵罩、護頰板、護唇片,身披魚鱗狀鎧甲,甲片之間以鐵銷連接,活動自如,乃是甲騎具裝。

步兵幾乎全員披甲,這讓侯勝北暗暗心驚。

此前自家的部曲算得南朝軍中精銳,披甲率也不過將將過半而已,當然這也和南方水戰較多,水軍作戰不披鐵甲有關。

普通軍士統一都著黑色戎衣,頭戴宵、身穿鎧、腳著靴、手持長矛和盾牌。除了弓箭和刀具為自備,其他的裝備,甲槊戈弩,皆由官給,實現了武器的基本統一。

至少三分之一的軍士帶弓能射,每隊配有重弩一,輕弩十。

再仔細看,六千步兵的鎧甲大致分為三類,兩襠、筒袖、明光,看來北周還做不到完全的鎧甲統一。

兩襠鎧以皮革製之,綴結甲片,肩帶連接胸前背後兩片,空裸肩膀和雙臂,最為簡陋。

筒袖鎧是皮製劄甲,胸部有四排甲片,腰下有四至七排不等的甲片綴成,一路垂至膝蓋。背部亦有甲片,肩脾處有護肩,護肩上綴以長條狀甲片。

明光鎧多為軍官所穿,堅固耐用。肩上有披膊,護住肩脾和項頸,一圈小釘將鐵甲鉚在護肩的皮革之上。

鎧甲正麵分為左右兩片,各在胸口部位裝有一片圓形護鏡,甲絆在胸前係結,然後左右橫束,繞到背後。

腰束寬帶,腰下的鎧甲又有五至六排的魚鱗狀甲片,下著寬口縛褲。

高級將領的甲胄則是更為精美考究,或為明光或為筒袖。

甲身以小塊的魚麟紋甲片或龜背紋甲片穿綴而成。裝有護肩,同樣多綴以甲片。

腰束寬帶,下著戰袍。

頭上戴有兜鍪,兩側護耳垂至肩部,綴有甲片,在頜下連成帶狀。

前額正中處下垂,護住眉心,胄頂豎有長纓盔槍,既能防禦兵刃,又不遮擋視野,便於指揮作戰。

那羅延也搞了一套將甲給侯勝北。

見他都不需要有人相助,熟練地穿上,披上二十餘斤的甲胄之後混若無事,絲毫不影響行動,喜道:“侯兄弟不愧出身將門,甲胄一上身,立馬就看出氣勢來了。”

接著用肘搗了搗他胸口,開玩笑道:“看得那麼認真?要不是你我相交已久,都要懷疑你是南朝細作,前來竊取我朝軍情了。”

侯勝北回過神來,半真半假道:“離開軍營許久,見此雄師感慨頗多,不由走了神。”

那羅延深有同感:“是啊,這次動員了二十萬大軍,我也是首次參加這等規模的戰役。你我同心協力,此番定能立些功勞。”

他隨後又道:“按以往舊例,老爺子在出征的時候總要講古,可有意思了。你我軍帳就挨在一處,到時候叫上你一起去聽。”

侯勝北麵現遲疑之色,猶豫道:“我是客將之身,是否方便?”

那羅嚴擺擺手,表示沒關係:“放心,不涉及軍機。老爺子都快六十歲了,每次一出征,總有一大堆陳年舊事要講給我們聽。聽的人越多,老爺子越來勁。”

侯勝北見那羅延確實是誠心邀請,也就答應下來。

普六茹忠,這位壯年能夠手格猛獸,生撕其舌的勇士。

十年前,僅以輕騎二千突襲,擊敗生擒柳仲禮,儘奪我朝漢東之地。

半日攻陷汝南,擒殺邵陵王蕭綸。

截斷江津退路,把元帝蕭繹逼入絕境死地。

這樣的一員北朝大將,會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

可是侯勝北完全沒有料想到,普六茹忠過往的人生軌跡,竟然會和南朝奇妙地交織在了一起。

而這個命運的線團在抽絲剝繭之後,居然又繞不開他心目中的那個傳說。

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

《地名對照》

東興嶺:今黎川縣和光澤縣之間之間的山嶺

東興:今黎川縣

吳州:今鄱陽縣

南城:今南城縣

定川:今撫州市臨川區大崗鎮雷坊村

建安:今建甌市

晉安:今福州市

安泉嶺:今衢州市南百裡,有泉嶺山,疑為此處

莆口:今莆田市東南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