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戰邙山之先例前篇(2 / 2)

南朝不殆錄 仁者為鬼 8586 字 7個月前

“鎮北將軍、南郢州刺史耿豪。”

“撫軍將軍、帥都督、安州刺史韓果。”

“平東將軍、太中大夫蔡佑。”

“前將軍,帥都督尉遲綱。”

“後將軍、太中大夫閻慶。”

“北中郎將、東郡守韓雄。”

“輔國將軍、都督、潁州刺史梁台。”

“冠軍將軍、都督王雅。”

“揚烈將軍、都督王傑。”

“冠軍將軍、中散大夫陽雄。”

“伏波將軍、立義大都督陳忻。”

“全軍共計八萬餘人,帳下督將就有近五百人。”

不知為何,普六茹忠說起這個人數,唏噓不已。

“老爺子,說了一大堆彆人,你呢?”

有人提問道。

“我那時候任左光祿大夫、洛州刺史、兼大都督,洛陽正是我的轄地!”

侯勝北聽普六茹忠悠悠地敘說這些和他同時代的將領,長長一連串的名字彷佛顆顆星辰在夜空中熠熠生輝,聚集在一起,圍繞著那顆大星,化為流星群投向最適合他們的歸宿——戰場。

他的腦海中冒出了一句話。

“名將輩出的時代”

……

“開局是我軍先發製人,於謹率楊摽、泉仲遵等攻打柏穀塢,泉仲遵力戰先登,擒齊將王顯明。於謹留楊摽鎮守,與大軍彙合。”

普六茹忠笑笑:“泉仲遵出自巴夷,每從父兄征討,以勇決聞。高敖曹來攻洛州,他率五百人出城交戰,眾寡不敵退回。力戰拒守,以杖棒撥打箭矢,為流矢中目,瞎了一隻眼。”

眾人之前聽過高敖曹的絕世武勇,心想此人以寡兵就敢出戰,哪怕敗了也是實力非凡,難怪能夠一舉攻克了柏穀塢。

侯勝北則是想起了阿爺講的三國夏侯啖睛的故事,好像流矢中目的都是很能打的猛將。(^_^)

“陽城郡所據位置衝要,大軍率先攻打此處,守將是東魏征西將軍陸騰。”

“陸騰?和這次率領蜀軍出征的大都督、隆州刺史陸騰名字倒是一樣。”

在座有人知道統領蜀軍的將領,提出了疑問。

普六茹忠嗬嗬笑道:“就是他,當初圍攻陽城郡一月有餘,陸騰城陷被執,歸降了我朝。”

“他後來跟隨齊國公一起入蜀,趙國公繼任益州總管,留住他不肯放。本來陛下因為他的母親在北齊,體恤人心,是不想讓陸騰參加本次征伐的。”

“那他怎麼這次又率蜀軍前來了呢?”

“聽說陸騰的親屬從北齊過來,告訴說他的全家被誅,母親和兄長塗炭遇難,唉。”

侯勝北暗暗憐憫,不由想起了侯瑱,又是一個因為反複導致家破人亡的,這陸騰接下來肯定隻想著報仇了吧。

果然,普六茹忠說道:“陸騰憤怒,發哀泣血,誌在複仇。這次齊國公也和大塚宰一起出征,請以陸騰為副將。趙國公還不肯放人,還虧得大塚宰親自去信協調,借了他過來。”(注5)

侯勝北早已聽說過齊國公宇文憲的大名,心想能被他指名請為副將,勞動宇文護寫信去向趙國公宇文招討要的人物,肯定有幾分本事。

轉念一想,這陸騰再有本事,和自己又有什麼關係呢?不用管他。(^_^)

“太祖又授尚書金部郎中趙剛為大行台左丞,持節赴潁川節度義軍。”

普六茹忠解釋道:“兩國邊境互相用間,拉攏對方將士民眾,這是常有之事。到了戰時,本地義軍就可成為助力,成為內應。”

“我軍包圍了河橋南城,五年前高敖曹授首的地方。”

“河橋城是由三座城砦,自南向北構成。”

“大河北岸的城堡名為北中城;中潬城建在河中渚上,而河中渚位於河心的沙洲之上,中潬城中設河陽關,又名孟津關,乃是洛陽八關之一。”

“東魏的當州大都督、北徐州刺史、鎮東將軍暴顯鎮守於此。這三座城砦在大河上架橋相連,合稱河陽三城。”

“暴顯是魏郡人,少年從軍,善於騎射,曾從魏孝莊帝出獵,一日之中手獲禽獸七十三。也是齊神武信都起兵的元老,不好對付。”

“二月壬申,高仲密舉兵。二十日後的三月壬辰,我軍圍河橋南城。齊神武派遣庫狄乾為大都督率前軍來救。庫狄乾疾速趕來,顧不上返家一趟就出發,到了河南見侯景飯也不吃,侯景隻好使人騎馬追饋食物。”

“庫狄乾僅數日就已趕到北中城,果然是兵貴神速。”

普六茹忠不吝對敵將行動迅速的讚美。

“見太祖的軍容強盛,西魏前軍諸將不敢難渡,而庫狄乾決計渡河。不到十日,齊神武就率大軍繼進,來到了大河北岸,十萬大軍開始南渡。”

“太祖縱火船,從上流駛下以燒河橋,意圖斷絕東魏軍的南北交通。”

“東魏行台郎中張亮獻策,以百餘艘小艇載著鐵索,鐵索頭部裝著釘子。當火船將至,以釘釘之,牽引鐵索把火船拖向岸邊,保住了河橋。”

“齊神武順利渡河,占據邙山布陣,我軍退至瀍水。”

“兩軍小規模試探交戰了數日,彼此不分勝負,都不得前進。”

普六茹忠的語氣變得異常沉重。

“然後,就到了三月戊申這一天……”

-----------------

《地名對照》

柏穀:今靈寶縣西南

陽城:今登封市東南告成鎮

河橋南城:今洛陽市白鶴鎮於家村

北中城:今洛陽市孟津北區冶戌村

中潬城:今孟縣南十八裡的黃河河心,由於河道變遷,已不見蹤跡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