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說的話,為什麼雇傭軍會沒落?”夏爾問道。
“很正常,兩百年前歐洲各國的武裝力量中雇傭軍占了很大比重,但其暴露的問題卻更大。”拿破侖聳聳肩。
“首先雇傭軍參加戰鬥是為了收入,往往不太願意冒風險,當時的意大利雇傭兵就講究精密的計算和避免傷亡,士兵看到不利的境地更多是選擇投降而不是繼續奮戰,對此,馬基雅維利就曾在《論戰爭藝術》中尖銳地批評了意大利雇傭軍。”
“你還讀過這本書?那讀過《君主論》嗎?”夏爾笑道,想知道現在拿破侖是不是會對君主的操作手法感興趣。
“啊?那倒沒有,那本書和戰爭無關啊?”拿破侖不知道夏爾為什麼突然問這個。
“嗬嗬,不好意思,隨便問問,你繼續說吧。”夏爾擺了擺手。
“嗯,雇傭兵的可靠性十分值得懷疑,這種買賣隻要足夠的金錢,就會不分國家,不分等級,不分主人。“
“新教的德國人可以愉快地在西班牙或我國的旗幟下打仗,意大利的專業雇傭軍可以為英格蘭或荷蘭的女王服務,雇傭軍的雇主身份隨身變換,因此他們不會存在什麼愛國熱枕,當他們的條件得不到滿足時便會不聽命令。”
“拯救維也納時,德意誌雇傭兵就要求三倍報酬,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準備洗劫維也納,同時當戰爭結束後無人雇傭的雇傭軍經濟沒了來源,對於附近的市民和商人來說,他們往往是乾脆地變成了強盜。”
“西班牙怒潮中,安特衛普城就遭到了一些遊蕩雇傭軍的多次洗劫,此外無數北歐與中歐的城鎮,農村都遭遇過這樣的厄運。”
“雇傭軍已經越來越多,又不能經常領到工錢,便變得越來越難以管束,他們像蝗蟲一樣掠過地麵,摧毀所有能碰到的東西。”
“君主們都逐步意識到雇傭軍難堪大任,於是開始組建穩定可靠的常備軍,但是這樣做也很困難,最明顯的就是維持一支常備軍的日常費用。”
“常備軍不像雇傭兵那樣基本隻需要發錢,並且可以在戰爭結束後就結束契約,組建一支常備軍需要國家供應器具、場地和其他供給,同時新組建的軍隊還要花時間訓練才能上戰場,不能像雇傭軍那樣直接使用。”
“三十年戰爭末期我國雖然依靠大孔代親王的果敢英勇而取得勝利,但是在戰爭結束後,卻發現自己的軍隊顯得十分糟糕。”
“原本預定召集的十幾萬軍隊最終隻能勉強湊足一半,而且各團裝備、訓練和人數都參差不齊,衣著五花八門,隻有一根白色肩帶表明他們的法軍身份。”
“幾乎沒有任何後勤保障體係,就導致士兵因為領不到軍餉而像蝗蟲一樣肆意毀壞行軍所經之地,軍紀的敗壞使他們毫無忠誠感可言,支配大大小小連隊的仍舊是雇傭兵那種兄弟習氣,軍官的職務都是賄買而來,比起作戰他們更關心利用軍職贏利,不少人乾脆對軍事一竅不通。”
拿破侖一口氣說了這麼多,終於停下來喝了一口水。
“這就是典型雇傭軍所存在的通病,鑒於這樣的狀況,路易十四陛下決定對軍隊進行整改,用嚴格的紀錄約束軍隊,並仿製瑞典的軍製改組部隊,同時頻繁檢查軍隊,避免其私有化,國王和大臣還需要考核軍官的軍事理論,不合格者將被解除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