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不成陛下也會疑心殿下?”鄭長青很是詫異。
這時,楚錚發話了,“你們先下去,等長錦將賬簿謄抄好了,長冬你再送去。”
鄭長冬立刻點頭應下,“屬下先行告退。”臨走時,還不忘將滿眼疑惑的鄭長青拽走。
霍思錦剛剛才鬆下來的心,頓時又提緊了,楚錚似乎有些不悅……
“長錦一時失言,還請殿下恕罪。”霍思錦連忙告罪。
楚錚的目光落在她身上,“你用錯了稱呼。”
他說過,日後私下裡她還叫他天行。
霍思錦正要改口,隻見楚錚又道:“長錦,把你知道的都說出來吧,不必有所避諱。”
他知道她定然明白他指的是什麼。
霍思錦抬眸,正對上楚錚那雙眼眸,眸光銳利,卻沒有戾氣,自然地流露出一種從容與淡漠。
其實,楚錚心裡是有數的吧……
“我幼年時便聽說陛下對元璟皇後情深義重,當初還是皇子時,就主動上門求娶,後來登上皇位,第一件事就是下旨冊封嫡妻謝氏為皇後。”
“可惜天不假年,元璟皇後沒過幾年就病逝了。元璟皇後去世的同一年,陛下就冊封她的兒子為太子,那一年太子不過才六歲。人人都說陛下最是喜愛太子殿下,所以早早地冊封為儲君。”
霍思錦話鋒一轉,“但是長錦卻不這麼認為,陛下若真是喜愛太子殿下,為何要等到元璟皇後去世後,方才下旨冊封?生母病故,一個年幼的太子看似榮光,實則凶險。”
“行過冊封禮,皇帝就將太子送去邊關曆練,從此遠離京城,京城裡的手伸不到邊關去,這難道不是一種保護嗎?”楚錚唇角輕勾起一抹淡淡的諷刺。
衣袖下,霍思錦的手指不自覺地摩挲著,看楚錚神情裡夾雜的諷刺意味,難不成他當真心裡什麼都清楚?可是既然他心裡清楚皇帝並不如表麵上那麼器重他,前世他又為何會……
罷了罷了,霍思錦深吸了一口氣,既然話都已經說了,也不妨儘數吐出。不管楚錚知不知道,她作為謀士,也該為他提個醒兒。
“陛下將太子送去邊關,看似是保護,可是這一去就是十多年,等太子再回到京城時,根基全無,滿朝文武,太子可以用的人又有多少?”
霍思錦搖了搖頭,“願意支持太子殿下的人太少了,比起五皇子、甚至是三皇子來,太子可謂是勢單力薄。十多年的時間,京城裡的皇子早已經牢牢地占據著京城、朝堂,而殿下手裡有什麼?”
“太子這十多年一直待在邊關,立下赫赫戰功,手握重兵,但是這些兵除了守衛邊關,旁的什麼都不能做。北涼和西戎一直虎視眈眈,邊關戰事不穩,麟、夏兩州是南楚最重要的屏障。駱家軍對南楚的重要性,太子心裡比誰都清楚,即便是將來真到了要動武的時候,太子能將這些兵力調回京城嗎?”
“不能!”都不用楚錚開口,霍思錦就替他答了。
隨即,霍思錦又正色道,“一旦邊關兵力不足,北涼和西戎很有可能會立刻強攻邊關,到時候即便是太子得了皇位,也擋不住外族入侵。”
外族入侵中原大地,會有什麼後果?
南楚國剛建立初期,北涼和西戎都曾入侵過,那些慘遭屠戮的城池幾乎全城俱損,無一生還,慘狀讓人不忍直視。
霍思錦再度抬眸看向楚錚,“最重要地是,依著天行你的脾性,你寧可戰死沙場,也決不允許異族的兵馬踏進南楚的土地。”
戰死沙場,屍骨無存,這就是前世他的結局。
倘若當時楚錚沒有選擇去邊關,那麼最後上位的人肯定不是楚黎。前世的霍思錦那時候心頭還在慶幸,還好楚錚是塊硬骨頭,寧折不彎,否則楚黎就很難坐上皇位。
現在想想,她真想扇自己兩巴掌。
霍思錦,虧你那時候還是丞相,身為百官之首,卻隻顧著兒女情長,明知道楚錚寧可不要皇位,也要前往邊關應戰,這樣一個心懷萬民的太子你不支持,卻偏偏要一門心思偏幫著楚黎那個自私自利的小人,你真是該死!
能重活一世,老天爺大概也是想讓你彌補前世的過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