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不可能的?”許強這個時候也插了一句,說道:“隻要你有錢有本事,什麼姑娘都能娶到,怎麼哥幾個好好乾,以後要是成了萬元戶,十裡八村的姑娘你隨便挑,就是城裡的姑娘,那也要對你另眼相看!”
許強這個時候還是不忘畫大餅,他手下目前就這兩個兵,必須要讓他們死心塌地的給自己賣力。
“萬元戶……”聽到這三個字,劉軍不禁咂了咂舌頭。
對劉軍而言,‘萬元戶’可是個了不得的字眼,那要有錢到什麼程度,即便放眼他們所在的整個縣,估計也沒幾個萬元戶。
“還是小叔說的對,隻要我有錢了,咋也要娶個漂亮媳婦,讓我們村那些勢利眼看看,老子也是有能耐的人!”
“行了,都彆扯了,咱們先忙正事。”許強說完,放下茶碗一抹嘴就要起身離開。
其他兩人見狀,也跟著許強離開了。
對於當地集市的各種東西和土特產,許強似乎沒什麼興趣,而是直奔縣城最大供銷社。
在物質匱乏的計劃經濟年代,家裡小到缺鹽少醋、針頭線腦、煤油手套,大到做衣服的藍布和生產用具,都得到供銷社才能買到。
那時,供銷社便是村民日常生活的全部,供銷社的東西也從來沒愁過賣不出去。
水果糖、一匹布、一根針、一雙鞋……八十年代的農村,供銷社是解決中國農村市場供與銷的主渠道,甚至唯一渠道。在縣城以下供銷社幾乎是“一統天下”,從買一顆糖到賣一把舊雨傘,沒有供銷社根本不成。
供銷社人最多的地方就是賣糖果的地方,一群當地的小孩子看著櫃台上花花綠綠的糖罐,眼珠子都泛著光,年齡小的乾脆對著家長哭鬨起來,場麵看起來非常的滑稽。
至於成年人最多的地方是賣自行車的地方,作為這年頭的‘三大件’之一,那是很多村民的夢想,尤其是年輕小夥子,如果有了這樣一輛自行車,那絕對是村裡最靚的仔。
看著人頭攢動的櫃台,許強不禁有些感慨,在後世的時候,他已經很多年沒見過這麼熱鬨的購物場麵。
不過讓許強失望的是,在供銷社整整轉了兩圈,硬是沒有看到自己想買的化驗室用品,唯一能買到的化工材料就是火堿,但也要憑票供應。
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畢竟現如今的農村供銷社商品主要還是以日用品為主,像那些化工用品,當地沒什麼人需要,即便是企業,也是通過其他渠道獲取,所以許強清單上化工工具根本就不可能在這裡買到。
“叔,這兒沒咱們想買的東西?”
一直跟在許強身邊的劉軍說道。
“看來縣城的供銷社沒有,實在不行隻能去市裡的百貨大樓看看。”許強有些無奈的說道。
“叔,實在不行我給你找個人,不過找他辦事要花錢……”二虎插了一句。
“找人?找誰?”
“就是這個供銷社的主任,我跟他挺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