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收工回到家中,許強拿著用地膜包裹的一袋子腐殖酸成品,來到了自己的化驗室中。
看到母親正在後院喂雞,許強則拉上了窗簾,開始對第一批腐殖酸樣品進行化驗。
測驗腐殖酸的純度,許強用的是容量法。
這種所謂的容量法,就是用強氧化劑重鉻酸鉀在強酸介質下,將腐殖酸分子中的碳氧化為二氧化碳,根據重鉻酸鉀的消耗量和腐殖酸的碳係數來計算腐殖酸的含量。
因為這種方法測試步驟少,耗時短,所以在前世的時候,大多數生產腐殖酸的小企業都用的這種辦法,可謂是經濟實用。
打開包裹腐殖酸的地膜,裡麵露出了一小堆已經晾乾的腐殖酸粉末,許強用小勺挖出了一塊,輕輕的放在了天平上。
稱取15 g焦磷酸鈉、7 g氫氧化鈉溶於適量水中,將溶液轉入1000 mL容量瓶中,用去離子水或蒸餾水定容至刻度,搖勻,備用。
稱取10 g氫氧化鈉溶於適量水中,然後轉移至1 000 mL的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搖勻,儲存於塑料瓶中。
將基準重鉻酸鉀於130℃烘乾3 h,在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取9.808 g於燒杯中,加水溶解,然後轉移至100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搖勻……
整個檢測的過程都非常嚴謹,許強全神貫注,生怕有任何的失誤。
其實在前世的時候,有光譜儀和氣相儀,這些檢測工作都非常的簡單,但現在手工操作,一個小的失誤和遺漏,都可能造成測試結果的巨大偏差。
用了將近二十分鐘,通過公式計算,許強終於得到了這批腐殖酸純度結果。
44%!
當計算出這個結果後,許強不禁長出了一口氣。
之前的時候,許強和供銷社主任聊起過化肥有效含量的國家標準,一般來說,化肥純度是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因為在肥料的生產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雜質和成分不純的情況。
還有就是一些生產廠家會在肥料中添加一些填充物或助劑,以控製其釋放速度、保護其穩定性、改善其吸收效果等,這些添加物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影響了肥料的純度。
此外,即使在生產過程中儘可能地減少雜質,但也難以避免在包裝、儲存、運輸等環節中受到外界的汙染和影響,從而導致肥料的不純度。
對於腐殖酸化肥,有效含量達到百分之三十,就已經符合國家標準,而許強這批腐殖酸的純度居然達到了44%,高出國家標準將近十五個百分點,這無疑是非常成功的!
之前許強一直擔心自己用土辦法提煉的腐殖酸無法達標,但現在看來,土法也完全可以生產出符合標準的化肥。
另外這其中還有最為關鍵的一點,那就是許強用來提煉腐殖酸的這些泥炭本身的腐殖酸含量就很高,所以即便工藝有些不足,但依然可以提煉出符合規定的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