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抱著金飯碗討飯(2 / 2)

化工帝國1980 刀削麵加蛋 3942 字 10個月前

所以勝利機械廠的化工車間如果想轉民品生產的話,是很容易的事情,況且化工車間的前身,就是一家農合化肥廠。

早在第一次來這個車間的時候,許強隻是稍微看上一眼裡麵的設備,就能知道個大概。

作為一個生產岩石硝酸銨炸藥的工廠,生產工藝流程相對複雜。

當年很多三線企業逢山開洞,遇水搭橋,對這種炸藥的需求量很大,所以那些年訂單一直不斷。

可現如今,國家已經開發出了更廉價高效的工程炸藥,以至於從去年開始,軍工方麵的訂單一直都在縮減,甚至今年的訂單量,已經不到去年的四分之一。

另外民間早就有‘炒炸藥’的說法,主要原料是用化肥硝酸銨、鋸末和柴油,先將硝酸銨和鋸末按比例混合後在大鐵鍋裡炒拌,再加入適量柴油攪拌均勻,炸藥就“炒”成了。

因為廉價和容易操作,所以民間直到後世很多年,依然有很多專門為各地礦山開拓工程‘炒炸藥’的高手,這些人其實也搶了他們化工車間的一些訂單。

工藝落後,設備老舊能耗高,現在的化工車間,除了完成生產任務外,就是個賠錢的單位,隻是工廠家大業大還‘養’的起,否則的話,早就該破產倒閉了。

所以在許強看來,車間想要扭虧為盈搞軍轉民,首先要改變思路,另外就是對硝酸銨生產線進行降耗增產的技術革新。

說起硝酸銨,其主要生產原料,就是煤炭。

具體流程就是,先用煤炭再汽化爐生成一氧化碳混合物,經過和氫氣氮氣的混合,由此得到作為氨氣的原料氣,再經過汽化以及在合成塔中合成,生成氨氣。

另外通過空氣淨化設備將氮氧化物轉化為亞硝酸鹽和硝酸鹽。

最後將將氨氣和氮氧化物經過一係列反應生成硝酸銨。

整個過程聽起來比較複雜,但實際上,所需的生產設備要求並不算太高。

這裡的設備都已經相當有年頭,在其中一台全是印著俄文的銘牌上,許強看到上麵清晰的印著‘1946.8’的字樣。

很明顯,這機器在解放前就已經生產出來了。

當年國家一五計劃時期,全盤接收消化蘇聯的工業技術和設備,直到一五計劃的後期,國產化工設備才慢慢上馬,但在一些關鍵設備上,依然無法實現國產化。

其實到了八十年代初的時候,國家的化工工業設備已經進步了很多,尤其是化肥類的化工產品,已經實現了全套國產化。

許強猜測之所以勝利機械廠這邊還有這樣老式機器,主要原因是這邊工廠的化工車間似乎並不受重視,生產的工程炸藥應該隻是為了完成上級的任務,並不是工廠的核心產品,所以並沒有向上級申請花費巨資,將整條生產線進行撤換升級改裝。

不過在許強以專業的眼光看來,哪怕不更換全部生產線,但隻需要對一些小小的技術改進,這個生產線的產量要能獲得一定幅度提升,節省不少的成本。

隻是短短幾個小時的時候,許強腦海中就已經有了一套技改方案,然後掏出衣服裡的本和筆,在上麵勾勾畫畫起來。

許強這麼做,完全就是出於前世的一個工作習慣,那個時候的他曾經擔任好幾家民營化工企業的技術顧問,有著非常豐富的設計經驗,而眼前這個有些‘原始’的碳酸銨生產線,許強是有足夠經驗讓他改頭換麵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