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聘用?有多高?”聽到這裡,許強頓時來了興趣。
其實王忠所說的上海老板高新聘用人才,其實就當時非常盛行的‘星期天工程師’。
當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每周六下班的時候,在上海各大長途汽車站、輪船碼頭、火車站,就會迎來一群群年輕人。
他們身著洗得略微發白的藍色中山裝,口袋裡插著一支鋼筆,斯文清爽的模樣一看就是知識分子。
他們的目的地大多是上海周邊如蘇州、無錫等地的鄉鎮企業,第二天下午,他們又從四麵八方趕末班車,匆匆返滬,當年這股周末“潮汐”如城市新景觀,“趕潮下鄉”的工程師被稱為“星期日工程師”。
那個時候的蘇南地區的鄉鎮企業從起步走向蓬勃發展,農民們已初嘗辦企業的甜頭,發展工業的積極性在十一屆三中全會政策的激勵下空前高漲,但大多數企業一缺技術,二缺設備,三缺市場門路,關鍵還是缺少懂技術會使用生產設備的技術人員。
於是,當時的鄉鎮政府和企業主要依靠兩類人員來解決技術和管理問題:一是從城市下放或退休在本地的乾部和技術工人;二是通過種種關係從上海、南京、無錫、蘇州等城市工廠和科研機構借腦借智,聘請工程師、技術顧問和師傅,幫助解決使用機器、開發產品、保證質量、降低成本等技術難題。
“幾十塊,幾百塊,上千塊都有,那幫老板可是真的舍得花錢,隻要你有真本事,能幫他們解決問題,錢是肯定沒問題的。”王忠說道。
“那……我以後如果想要去上海那邊賺點錢的話,還希望王主任能給牽個線……”許強給王忠酒盅倒滿,滿臉陪笑的說道。
“這個容易,你有技術,又是大學生,還在兵工廠上班,他們要的就是這種人才,我那邊有朋友,我提前跟他們打好招呼,到了哪兒,他們會幫你的。”
“那真是太感謝了!”許強一臉感激的說道。
其實許強之所以會問到‘星期天工程師’的事情,並不僅僅是因為可以賺些‘技術谘詢費’,而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上海是當前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尤其是其生產日化品和化工機械產品,都是國內最先進的。
許強不會隻滿足於腐殖酸化肥的生意,他掌握著很多精細化工產品的配方,包括洗衣液,染料,粘合劑,飼料添加劑等等,但這些東西都需要相應的設備和原料,也隻有上海這樣的城市,能提供許強所需要的大部分東西……,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