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現在采用的方法是在原塔外殼以及內筒催化劑床層等不變的情況下,僅改造催化劑筐機構,使氣體由原軸向流改為徑軸向流,層間仍用冷激氣調節床層溫度。”許強此時顯然已經進入了狀態,隻聽他接著說道:“我的這套改裝方案,對設備整體影響小,可以在車間檢修期間進行改造,施工簡便,費用少……”
前世的時候,許強曾經參與過很多次的技術討論會,所以麵對這種場合的時候,即便對麵坐著的都是省裡最優秀的化工專家,許強依然能氣定神閒,看不出半點的怯場。
就連旁邊坐著的劉彪和高誌國,也都對許強的這種表現露出了讚許之色。
“許強同誌,我看到你的方案上還計算出了改造後的各項指標,能給我們具體說一下麼?”此時曹連生突然問道。
“關於設備改造後的指標,我也是經過計算的……”許強頓了頓,接著說道:“改造後,塔壓降由原來的0.62MPa降低至0.25MPa,借此可以提高空速增產,同時,還可以使用小粒徑催化劑以提高氨合成率,因此,出塔氨濃度可增加到15%,噸氨能耗可減低0.5左右的GJ。”
其實生產氨的主要原料是煤炭,因此在考核其能耗時,最關鍵的指標就叫“噸氨兩煤耗”,即每生產一噸合成氨所消耗的原料煤和燃料煤。此外,就是電耗指標,也是按噸氨計算的。
按照許強之前在車間和廠資料庫了解到的情況,目前勝利機械廠化工車間能耗相當大,但產量卻很低,打個比方來說,在後世的時候,中國的一些小氮肥企業已經能夠實現所謂“三個一千”,即噸氨兩煤耗低於1000千克,電耗低於1000千瓦時,工藝能耗低於1000萬千卡。
但在許強的化工車間,噸氨兩煤耗3140千克,電耗1480千瓦時,工藝能耗1621萬千卡,比後世的水平高出一倍還多。
許強的這個改造方案,就是通過硬件改造,尤其是氨合成塔部分的改造,提高氨的合成率,降低能耗損失,從而達到提高產量的目的。
雖然距離後世的先進水平還有很大的差距,但隻需要達到和這個年代的其他化肥廠相近的水平,那產品完全可以參與到市場競爭上來。
“許強同誌,我在你的方案中,還看到了關於尿素裝置水解係統的改造,你覺得你的方案能適應當前你們車間的生產線麼?”許強話聲一落,立刻又有一個在場的專家提問道。
“關於尿素裝置水解係統的改造,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車間當前使用的水解裝置太過落後,屬於解放前的產品,噸尿素損失量大,嚴重增加了生產成本……”
許強對現場專家的提問對答如流,仿佛一切都了然於心,以至於現場的這些專家從最開始的質疑,到如今聽的聚精會神,甚至有人還用筆做了記錄,也可以看出他們對許強專業度的認可。
其實一般情況下,許強並不想顯露自己的化工知識,畢竟對於一個穿越人士來說,鋒芒畢露有時候會惹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但現在關係到工廠的命運和他個人的前途,許強必須要得到這些人的認可。
接下來,這些專家一連提出了好幾個問題,許強都做出了解答,有時候甚至感覺到自己光憑嘴講解是還不夠,於是就讓工作人員找來了紙和筆,現場畫圖計算,儼然就是一副大學教授的架勢。
這一下,不光是劉彪,就連高誌國此時也看的目瞪口呆,在這次會議之前,他是絕對想不到,這些年過半百,在行業內如雷貫耳的省內頂級專家,居然會如此聚精會神的聽一個二十出頭的青年講課,這無論如何都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