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了引信電池的實驗,許強的心情輕鬆了很多,剩下的時間他可以繼續對樣品進行完善的同時,也著手開始了軍用儲備電池的研發。
下午,許強來到了資料庫,開始查閱儲備電池的資料。
許強發現,勝利機械廠並不生產儲備電池,而這種電池一直國內最主要的生產商是由位於沈陽的一家兵工廠。
相比於普通電池,儲備電池的市場非常小,主要應用於軍事和航空方麵,而國家對於這種電池的開發,也一直都處於一個初級階段,可以說最近這十多年裡,幾乎就是原地踏步。
其中一方麵是因為特殊年代的原因,國內大部分軍工產業的發展都受到了影響,另外就是國外技術的嚴密封鎖,同樣是遲滯了國內軍工的發展。
不過在許強看來,憑借他的高氯酸電池技術,可以很快的將國內的軍用儲備電池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至少可以和國外接軌。
“許強,項目進行的怎麼樣了?”
正當許強打算開始繪製儲備電池的圖紙的時候,劉思穎也來到了資料科的閱覽室。
“一切順利,現在還需要等上海那邊把定製的酸瓶送過來,就可以開始下一步實驗了。”許強說道。
“我昨天專門給你找了一些國外軍用電池的相關資料,你等下……”劉思穎說完,轉身走向了資料庫。
片刻後,她拿著厚厚一遝子外文資料,放到了許強的麵前。
劉思穎並不知道許強的軍用電池項目已經基本成功了,作為項目組的一員,她還是想給許強提供一些幫助,隻是限於她對化工知識了解有限,所以隻能幫許強找一些國內外有用的參考資料。
“這都是國外的軍事雜誌,你先看看圖片,如果有和電池相關的圖片內容,我可以幫你翻譯。”劉思穎說道。
“這是……《軍事評論》雜誌?”許強拿起一本雜誌看了一眼後,驚訝的說道。
前世的時候,許強也算是半個軍迷,經常上網看一些軍事新聞,同時也會購買國內發行的軍事雜誌,比如《兵器知識》《航空知識》《環球軍事》等等。
這本《軍事評論》明顯是一本美國的原版雜誌,是美國陸軍學院的官方雜誌,致力於為軍事專業人士和研究人員提供實用的軍事經驗和知識。
但是這種雜誌在國內是根本不可能買到的,除非從海外郵寄過來,當然這也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不過勝利機械廠畢竟是國內比較大的三線軍工企業,有這樣的外部資料,也是正常的事情。
不過從日期上看,這本雜誌應該是去年年底的。
“你認識英文?”劉思穎驚訝的說道。
“隻認識幾個單詞,雖然我沒上過高中,但也有個大學夢,英語也是我自學的。”許強微笑著說道。
就是從今年開始,英語列入了高考的範疇,總分是三十分,而其他語數政等科目,每科總分都是一百分。
“原來如此。”劉思穎點點頭,然後說道:“對了,你讓我帶的高中考試資料,晚上到夜校我再給你,書還挺多的,我可能一次拿不了那麼多,分幾次給你送過來吧。”
“要麼乾脆這樣吧,下班後我直接騎車去你家拿上不就行了,不用你來回送的。”許強聞言說道。
“行啊,下班後我在機關樓門口等你。”劉思穎點頭說道。
隨後,放下手中的資料,劉思穎坐在了前麵,開始了她下午的工作。
這個時候的許強拿起那些雜誌翻看起來。
許強學生時代的外語水平一般,但那僅限於口語,這種英文雜誌,他起來還是沒什麼難度的。
在這本雜誌上的封麵上,赫然印著F18大黃蜂戰鬥機的圖片,這是當前世界上一款非常先進的三代航母艦載戰鬥機,有著非常強大性能和攻擊力,外觀哪怕是幾十年來看,依舊經典而拉風。
而與此同時,國內最先進的戰鬥機還是‘八爺’,殲八戰鬥機是六十年代末研發的一款二代半戰機,雖然性能遠遠落後於美國的三代機,但在整個八十年代,這款戰機依舊占據著主力戰機的地位。
這本雜誌無疑勾起了許強對當前國際軍事武器的興趣,於是暫時停下了手頭的工作,開始翻閱起這本雜誌來。
整整一個下午時間,許強都在看這些雜誌,雖然並沒有找到任何關於軍用電池的資料,但其中一篇關於防彈衣的文章,卻引起了許強的注意。
而這種防彈衣,正是大名鼎鼎的凱夫拉防彈衣。
雖然名字聽起來很高端,但實際上,製作這種防彈衣的材料和後世常見的芳綸是差不多的,隻不過製作工藝上有些許區彆。
而在當時的國內,還沒有廠家能夠生產芳綸,相關的技術,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的時候,才獲得突破。另外在中國國內,因為種種原因,普通士兵是不配發防彈衣的,但如果把這種防彈衣用於出口,以國內的人工和物價來說,是絕對有很強競爭力的,這樣的話,既可以為國家大量創彙,同時還可以給廠子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