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極限測試(1 / 2)

化工帝國1980 刀削麵加蛋 5022 字 10個月前

時間轉眼來到了九月中旬。

許強送到省國防科工辦的樣品在第二天,就被送到了位於南昌的第一機械工業部的第二研究院,進行全麵的測試。

軍品測試是個非常複雜嚴格的過程,整個步驟大概有三十多項,首先是電器性能的測試,這其中包括擊穿電壓,絕緣電阻,表麵電阻,體積電阻,介電常數,溫升,介質損耗角正切值等等。

其實這部分和許強關係不大,因為電器部分是劉思穎設計完成的,而且之前的時候,已經通過了驗收,但由於許強新設計的電池改變一部分內部的空間設置,所以電器性能部分還是需要重新測試的。

此時就是樣品環境可靠性的測試,這部分同樣很繁瑣,包括高溫低溫實驗,交變濕熱實驗,恒溫恒濕實驗,冷熱衝擊實驗,低氣壓實驗,臭氧實驗鹽霧實驗,快速溫度變化實驗,氣體腐蝕實驗,諸如此類的實驗還有很多,由此可見對軍品測試的要求是何等嚴格。

最後就是零部件機械類可靠性的實驗,包括震動實驗,碰撞實驗,跌落實驗,三綜合實驗,插拔刀實驗,應力實驗……

好在樣品夠多,而國防科工辦那邊催促的也很緊,所以半個月後,許強的樣品最終通過了這些實驗室測試,開始進入最後的實彈測試階段。

其實許強這次的樣品,本來就是借鑒了原產品成熟且早已量產的零件設計思路,況且在劉思穎的幫助下,掌握了所有的核心技術數據,所以能通過這些實驗室的測試,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即便如此,想要通過最後實彈測試,依然是一件充滿未知的事情。

畢竟炮彈在真實的火炮發射中,出膛瞬間,承受的高溫和高壓是非常大的,這種環境實驗室是無法模擬,至少現在南昌研究所這邊沒有這種極限的測試設備,而且炮彈在飛行過程中,也會瞬間承受非常大的加速度,以及和空氣摩擦產生的高溫,這些都隻能通過實彈發射,才能掌握樣品的最終數據。

1980年9月17號這天,這位於NC市郊三十一軍事基地裡,省國防科工辦組織的項目評審專家小組,以及科工辦的主任羅濤,副主任高誌國,和其他幾個領導也都紛紛坐著大巴車,來到了現場。

而勝利機械廠這邊,隻有副廠長謝長江參與了這次實彈測試。

雖然謝長江在廠裡沒有多少實權,畢竟他隻是個空降到廠裡負責管理軍代的乾部,但省國防科工辦畢竟是他的‘娘家’,所以平時在勝利機械廠和省裡溝通的時候,謝長江一直充當一個‘傳話筒’的中樞作用,甚至和廠長劉彪相比,省裡的領導和謝廠長的私交更好,也更親近。

至於謝長江參加這次實彈測試,其實也是個意外,因為他前天來省裡打算幫廠裡一名軍代處理家屬落戶的事情,需要辦些手續,結果順帶著就被拉來參加這次的測試。

“老謝,我聽說,你們這次的新產品項目,沒有經過廠裡的測試就送過來了?”在靶場另一側的觀察台上,主任羅濤對謝長江問道。

“是的。”謝長江點點頭。

“現在你們廠都開始這麼搞了麼?出廠的產品不測試驗收,直接送到省裡,這是什麼態度,這符合規定麼?”羅濤聞言,語氣變的嚴肅起來。

羅濤也是剛剛得知這批樣品是沒有經過工廠驗收就送到省裡來的,之前的時候,他先後去了廣州和福建的軍區後勤部參加會議,昨天晚上的時候,才回到南昌,得知今天有新品實彈測試,就立刻坐著自己的專車趕了過來。

羅濤一直對新軍品項目非常感興趣,這次去廣州和福建開會,軍區領導也多次提到,要實現軍隊現代化的夙願,並表示會加大采購新型國產設備,提升部隊的整體戰鬥力。

其實到了1980年,國家的國防發展策略已經開始出現了巨大的轉變。

在去年發生的南疆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戰士英勇奮戰,取得了不小的勝利,而與此同時,部隊在裝備方麵,也暴露出了不少的問題。

正如後來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的一個鏡頭:雷軍長的兒子“小BJ”在發射無後坐力炮時,因為連續發射的炮彈全是啞彈而中槍犧牲了。中大部分戰士犧牲的原因就是彈藥質量不合格,戰前抽查的一批手榴彈中,有三分之一是不合格的,武器的合格率如此低,嚴重打擊了戰士們的自信心。

炮彈也同樣如此,在老山戰役中,解放軍炮兵在戰鬥中,經常遇到啞火,閉火,甚至炸膛的事情,導致很多戰士白白犧牲。

當年受特殊年代影響,生產了太多的武器彈藥,缺乏有效的保護措施,尤其是那些深藏在山洞中的彈藥,很容易因為潮濕變質,所以後來我軍集中銷毀了大量的劣質武器。

所以如何解決彈藥精度差和存儲特性差的問題,就成了羅濤這兩次會議中的一個討論重點,但受限於當前國防工業整體水平的落後,國內軍品短期內依然無法突破這些技術瓶頸。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