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顯,羅濤對許強研發的防彈衣顯然沒什麼興趣,對於芳綸紙這種產品的前景,似乎也不看好。
說到底,羅濤並不是搞技術出身的,他評價一個產品的好壞,主要還是靠著下屬專家團隊的評估,以及量產後的市場回報。
如果他身邊帶著一個懂化工的專家,或許情況會完全不一樣。
至於芳綸紙的強度,韌性,耐火性等等數據,羅濤聽不懂也不想聽,他想要的隻是結果,也就是這種產品能不能打開外貿軍品的市場。
“可是……”
許強正要繼續說些什麼,但坐在他旁邊的何永紅拉了下他的衣角。
何永紅是個聰明人,他看出羅濤有些不耐,這才讓許強閉嘴。
許強見狀,也立刻會意,不再說這些事情。
這頓飯吃了將近兩個小時才散席,眾人也都是酒足飯飽,劉彪親自把羅濤送到招待所樓上的房間休息,其他人則紛紛離開。
“我說你和羅主任談技術,那就是對牛彈琴,他懂個屁的芳綸啊,我估計他聽都沒聽說過。”走出招待所,何永紅點了一根煙,抽了一口後,對許強說道。
“正因為他沒聽說過,我才給他講解的。”許強聞言撇撇嘴。
“要我說還是你這產品項目選的不好……”
“什麼意思?”許強聞言一愣。
“我跟你說,防彈衣這種產品,上麵的領導根本就不會重視,而且他們也不喜歡這玩意……”
“這話怎麼說?”
“你是沒在部隊呆過,部隊的口號是什麼?聽黨指揮,敢於犧牲,勇於奉獻!當初我剛到部隊的時候,就聽連長和我們說過,防彈衣這玩意,是懦夫用的,所以絕大部分部隊不配發這玩意……”何永紅說道。
“額。”聽到這裡,許強頓時恍然大悟。
在這個年代,部隊的一些軍備建設思路和後世還是有些區彆的。
相比防彈衣,當前國內軍隊首要解決的問題還是‘火力不足恐懼症’。
關於這個所謂的火力不足恐懼症,其實是來自於血淋淋的曆史教訓。
過去無論是解放戰爭,還是抗美援朝,中國軍隊都吃夠了火力不足的虧,所以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戰士的生命,部隊就開始不停地增強火力。
一開始更多表現在大炮兵主義上,當年我們不僅有炮兵師和炮兵旅,每個師都有炮團,每個團還有一個122炮營,每個營又有炮連,每連甚至還有迫擊炮班。
而相對於大力發展的武器裝備,國內的部隊對於防護裝備的配備要輕視一些,一方麵是受到部隊傳統思想的影響,另外一方麵就是中國軍隊的數量非常龐大,能夠承受很大的人員損失,以至於國外很多軍事專家對中國軍隊印象最深的就是‘人海戰術’。
況且防彈衣這種東西在戰場上能起到的作用並不大,雖然防彈衣可以有效防住手槍,但沒法防住步槍的近距離射擊,可以說實際效果有限。
而且早期的防彈衣比較笨重,戰士穿上後,一方麵會影響到部隊的機動性,另外一方麵也會影響到戰士攜帶彈藥的數量,而後者是關係到士兵性命的事情。
所以按照當前中國軍事領域的國情,防彈衣確實有些雞肋。
也正是因為如此,羅濤來勝利機械廠之後,對李存柱的炮彈引信屏蔽箱大加讚賞,但對許強的防彈衣產品提不起多少興趣,這都是有原因的。
“不過既然是參加外貿軍品展,說不定老外就喜歡這東西呢,而且我覺的你這個防彈衣確實不錯,尤其是芳綸紙,用途其實挺大的……”何永紅說道。
“那既然如此,咱們乾脆把芳綸紙也作為一個單獨的產品項目申報上去,這樣的話,至少能引起懂行專家的注意。”許強思索了一下說道。,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