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前起落架後方的233型雙管23毫米航炮與殲10係列戰鬥機上麵所使用的是同一個型號,相比單管的30毫米機炮,減輕了後坐力增強了火力密度。
備彈230發的情況下,李海一口氣打出去了44發23毫米航炮炮彈。從決定開火到完成射擊,包括打開武器保險,這個過程裡,李海僅僅耗時三秒鐘。
當年在訓練基地的時候,李海的外號是三秒哥,他的理論是三秒之內決定戰鬥的勝負。現代空戰中的近距格鬥,雙方進入接觸狀態後,三秒之中如果還不能分出勝負,戰鬥基本上會陷入膠著抓鬼太。
這對崇尚閃電攻擊的李海來說是堅決不能接受的,因此,他的結論是“三秒決勝”。
誠然,當前的情況並不是真正的近距格鬥,雙方也處於一種力量不平衡的狀態。135基於一款很優秀的四發噴氣式客機研發而來的空中載機,作為通用平台的135在美軍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比如大名鼎鼎的135空中加油機用的就是這款載機作為平台。
然而,再優秀的載機,它也是運輸機,在戰鬥機麵前隻有挨宰的份。哪怕李海現在駕駛的是一架殲6普拉斯,他也有一千多種辦法讓對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三秒鐘,打開武器總保險、選擇航炮、武器通電、瞄準、射擊,必不可少的五個大步驟裡有著17個操縱動作,這還沒有包括瞄準目標這個過程需要隨時做出的若乾調整動作。
實彈射擊方麵僅僅接受過入門級晝間射擊訓練的李海,他有如神助的把瞄準點放在了135左翼翼尖示寬燈的位置。
距離818米,23毫米航炮射速約700米秒,再考慮到81103號殲8的瞬時空速比135快約120米秒,李海依據的數據就是他的炮彈潑灑出去之後,一秒鐘到達瞄準點。
135正在進行左轉彎機動,根據該機的運動路徑計算,44發航炮炮彈如果打出的是橫向彈幕,基本上可以切掉該機的左邊翅膀的一截。
看得出來,李海還是手下留情的,否則他的瞄準點就不會是左翼翼尖的示寬燈,計劃命中點也不會隻是目標的左翼。
宅心仁厚李老師!
航炮炮彈形成的火舌舔舐過去,這個時候李海竟然還有時間拿出海鷗牌軍用相機做好了準備!
頭兩發炮彈就命中了目標。
緊接著和李海的預測基本一致,後續的炮彈以每兩發為一組,劈裡啪啦地命中了目標,這一串炮彈在135左翼距離翼尖約三米的位置打出了一條傾斜的彈著點,像極了氣切槍在鋼板上切出的痕跡。
“哇哦。”李海驚歎一句,瞬間已經摁下了好幾十次快門。
他用了延遲鏡頭,拍出來的照片裡有一張類似於夜間車流的連續光線款,看上去非常之科幻。
因為這個,李海發出了驚歎。
李海仔細觀察著目標,對效果非常的滿意。
135左翼斷掉了三米長的機翼,瞬間,平穩左轉的姿態被徹底破壞,側滾著往下掉,那側滾的姿態比許多專業的飛行表演飛行員做的都要出色!
那可是一架大型飛機!
李海基本上沒有後續動作了,他對135進行了持續的關注和監視,一直到看到該機在千鈞一發的時候穩住了姿態,跌跌撞撞的往東南方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