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辭晚辭彆劉司業以後,徑直便帶著大白鵝與狻猊傀儡一起離開了廣陵城。
她並不知曉在自己離開以後,揚州牧與劉司業的對話,也不知道,在她離城時,城隍廟中,吳城隍的身影升高十丈,在遙遙望她。
不,宋辭晚其實也不是完全不知道——
至少她有所感應,明白在自己離城的這一刻,城中有無數的目光,在或遠或近地注視她遠去。
一朝成名,人的一舉一動都仿佛是帶了光環。
但有意思的是,雖然有那麼多雙眼睛在注視,可是親自上前,來到宋辭晚身邊的,卻是一個也沒有。
宋辭晚離了城門後,輕輕一拍大白鵝,大白鵝立刻扇動翅膀,身形變大。
鵝翅展開,翼展五丈之長,大白鵝成了巨鵝!
“昂昂昂!”它昂首挺胸,歡喜叫喚。
一邊邀請宋辭晚到它背上來,一邊用得意又不屑的目光掃視狻猊傀儡,儼然是在說:嘿,小雜毛,你不是很厲害嗎?銅頭鐵骨的,擰也擰不動,捶也捶不爛,可是又有什麼用呢?
再厲害,再厲害你也不能載著晚晚飛上天呀!
狻猊傀儡:……
狻猊傀儡什麼反應都沒有,它隻是個傀儡,它還能懂得什麼是挑釁,什麼是回應挑釁不成?
宋辭晚微微笑了笑,她收起狻猊傀儡,徑直坐上鵝背。
大白鵝仰首高歌:“亢亢亢!”
白鵝載著宋辭晚,一如來時那般,飛上了天空。
白鵝振翅遠去,所不同的是,這一次宋辭晚在鵝背上輕輕念誦《天妖伏魔錄》。
“故謂妖之性,溯本源而尋根基,靈而有性,虛而無象,放縱為獸,體用為妖……”
一段段富有節奏與韻律的念誦聲在高高的空中蜿蜒拖曳,大白鵝初時賣力扇動翅膀,純粹隻當宋辭晚在自己耳邊念經。
可到後來,隨著宋辭晚的念誦漸入佳境,奇異的韻律感將她與大白鵝一並籠罩,漸漸地,大白鵝便仿佛是有些聽懂了經文中的真意。
它扇動翅膀的頻率越來越低,每每雙翅一動時,翅膀的擺動幅度也越來越小,可是大白鵝飛行的速度卻並沒有降低,反而是在不知不覺中……加快了。
《天妖伏魔錄》,被宋辭晚加持傳法之術以後,其中的經文都仿佛是活過來了一般。
宋辭晚一邊念誦,一邊還給大白鵝細細做解說:“大白,你明白什麼是靈而有性,虛而無象嗎?”
大白鵝伸著脖子“嘎嘎”叫了兩聲,仿佛是在說:鵝鵝不懂,晚晚教我呀!
宋辭晚道:“大白,我給你做個比喻。從前你隻吃五穀雜糧時,並不知曉自己其實愛吃蟲子,也從未捕捉過蟲子。直到忽有一日,你從四方的小天地裡走出來了,看到了外麵豐富的世界。
然後有一隻蟲子從你身邊竄過,你忽然便伸著脖頸張嘴一叨,那蟲子被你叨在了口中。這個動作是自然而然發生的,並不需要你刻意去控製。
你捕蟲,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本能,那一時、那一刻,你胸中忽然便湧動了本能,促使你達成了從前從未做到過的事情,這便是靈性,你明白了嗎?”
這一番解說,如果宋辭晚用的是文縐縐的書麵語言,大白鵝就算能聽清楚她的每一個字,但含義也必然是不懂的。
但宋辭晚偏偏用了最簡單直白的語言,還拿了大白鵝自己從前的事情來舉例,大白鵝便驚奇地“嘎”了聲。
原來這就是靈性?它好像……有點感覺,真的能懂!
大白鵝又“亢亢亢”地叫起來,它的翅膀在空中輕輕扇動,一扇便是數十丈上百丈的距離。
乘風而行,如此輕盈,大白鵝隻覺得有種歡喜在胸中湧動。
它好快樂,它好開心,怎麼會這麼快樂,這麼開心呢?
晚晚為什麼這麼好,這麼這麼好呀!
“昂昂昂!”
“亢亢亢!”
間或又有誦經聲,與解答聲。
白鵝在天空飛過,一人一鵝,言語相答。
人教鵝修行,鵝載人飛行。
不知什麼時候,天空中總有飛鳥在與大白鵝交彙時,循著宋辭晚的講法之聲而追逐其後。
有些鳥兒是凡鳥,隻聽隻言片語,雖則瞬間靈機湧動,可終究領悟有限。再則凡鳥的飛行速度也不快,追不上已經通靈期的大白鵝。
這種情況下,凡鳥至多隻能緊綴在大白鵝身後,追逐它片刻,而後雙方便迅速分開了。
但也有一些鳥兒是妖獸,妖獸的靈性與速度皆非凡鳥能比。
這個時候天空中便形成了一片奇景,隻見那晴空之下,一隻大白鵝在前方快速飛行,後頭竟是烏壓壓地綴著一群鳥隊!
這鳥隊中什麼種類的鳥兒都有,大的有,小的有,修為高的有,修為低的也有——隻是修為低些的,會很快掉隊。
鳥鳴鳥叫,蔚為壯觀。
真是一場彆開生麵的修行,聽講者在修行,傳法者也在修行。
揚州以北,乃是荊州。
兩州之間以十萬大山相隔,山體之高,雲霧繚繞,飛鳥難渡。
此十萬大山,又被稱作雁斷山脈。
何謂雁斷?
便是說,大雁過此,也要難以穿行。
雁斷山脈中有種種奇異生靈,相傳,甚至是有大妖在山中圈地為王。
至於為什麼說大周境內竟有妖王圈地,這個說起來其實也不難理解。
最主要的原因是,九州地域太過寬廣了,有各種各樣的奇境,人跡罕至。
在這種情況下,大周朝廷的統治力主要是在城池,在村莊,在有著各種城隍廟與宗祠的地方。
至於說那些深長的大山大淵,朝廷便是想管,有時候也難以分出人力來管。
畢竟,山中生靈這種事情,不是說你今日剿滅了所有山中妖靈,這片山脈裡頭,便不會再有新的妖靈誕生——
妖靈誕生是無時無刻都有可能發生的,與人間的魔念相類同。
隻要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會有魔念,有詭異;同理,隻要是有非人生靈存在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妖靈誕生。
大周朝廷能夠統治城池,卻不可能將野外一切生靈儘數滅絕。
因此,大山之中必生大妖,這幾乎已經成為了一種自然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