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驟雨來襲(3)(1 / 2)

大唐女繡衣 疆留兒 5260 字 9個月前

“何以斷定?”狄仁傑看向李珩皺眉道。

李珩將這密函最終去向告知狄仁傑,而自去歲之時李珩密函暗示要占領四鎮以四鎮為據點起兵,回函內容卻暗示須取得安息布防屯兵圖。彼時李珩複仇心切並未在意此事,如今細想之下,確有不妥,依理看來謀四鎮之事以疏勒人裴沙缽羅為主導,得安西都護府全力支持,故而對這安西布防之事當是有所了解,卻為何仍索要布防圖紙。

狄仁傑聞言沉默。

喬淩菲踱步看向那胡商,與其說是胡商不如稱之為正統的青鳥衛,隨即開口問道:“你既言說青鳥衛已然覆滅,可你為何卻出現在長安城中?”

那虯髯大漢看向堂內眾人,將青鳥衛一事道於眾人。

十數年前,吐蕃攻陷安西四鎮,猶以疏勒鎮抵禦最為頑強,阿摩支王率青鳥衛頑抗,最終遭到吐蕃殘忍殺害,將疏勒王阿摩支頭顱懸掛於疏勒王城城門之上,招降青鳥衛。由裴沙缽羅為首的一支青鳥衛趁夜,偷襲疏勒王城守衛吐蕃兵士,將疏勒王頭顱取下,連夜逃往安西都護府轄鎮,將疏勒王屍首呈於安西都護府。

彼時,朝廷收縮西域用兵,命守軍固守都護府,不得主動出兵。故而這疏勒王一事也隻得擱置,裴沙缽羅隨即折返疏勒,留青部分鳥衛於安西都護府,與大唐長安城內皇室聯絡,謀求收複疏勒之事。這一過便是十年。眾多青鳥衛對大唐出兵的幻想早已破滅,加之吐蕃以斷角羊圖騰冒充青鳥衛四下誘捕追殺真正意義上的青鳥衛。安西都護府往疏勒一線青鳥衛早已不知存亡與否。

裴沙缽羅一支青鳥衛,久伏於疏勒,生死未卜,而滯留於都護府眾青鳥衛則分為兩支,一支做補充西域一線用,另一支因這密函於去歲之時便遲遲不見回複,則往東行來尋密連之人。隻是這偽青鳥衛沿途一路追殺,等青鳥衛至長安之時,亦不敢輕易露麵。唯恐東行這一支青鳥衛覆滅,眼前這胡人,便是正統青鳥衛一支,自安西都護府出行之時得知這密連之人於長安城中醉月閣傳信。故而常日裡便往那醉月閣打探。

等眼前這胡人將青鳥衛一事和盤托出之後,李珩看向那胡人開口問了句胡語。

那胡人聞言瞠目看向李珩以胡語回之,登時大喜,起身上前一把將李珩擁在懷說出一連串胡語。

李珩隨即回複之後便示意那胡人坐下,隨即看向堂內眾人說道:“眼下這長安城中青鳥衛,皆為冒充,”李珩又看向狄仁傑說道:“閣老似是亦識得這青鳥衛,珩於十年之前草草記下這圖騰模樣,數年未見故而對這圖騰之變化亦不甚了解,今日得青鳥衛言明,方知內裡各中曲折。”

狄仁傑聞言點頭稱是:“早年曾聽聞右鷹揚衛將軍孝節曾提及這青鳥衛一事,故而識得這青鳥衛圖騰隻是亦未詳查。”

喬淩菲低頭沉思片刻說道:“據此人所言,這密函當有一年時間未傳往安西都護府,便有兩種可能,一是問題出在楊清懷身上,楊清懷變節,並未將密函交與都護府青鳥衛手中。其二則是問題出在都護府中,都護府青鳥衛已然暗遭冒名青鳥衛替換。”

“楊清懷與珩乃是莫逆之交,自幼時珩往安西都護府時便與情懷相識,情懷為人敦實,年少之時亦有行伍之誌,隻是經由其父說服,方才將這滿腔沙場誌放下,以往返西域商人身份,替珩往返西域傳信。”李珩看向喬淩菲說道:“故而情懷定不會變節。”

狄仁傑點頭說道:“所言有理,故而這生變之地當於都護府中。”

喬淩菲搖搖頭說道:“不對,都搞亂了,眼下此案症結在於,這密函泄露之事及殺害青煙之人。”複又看向狄仁傑說道:“青鳥衛一事及魚符一事需得從長計議,而這密函一事方為當務之急。”

狄仁傑點頭道:“正是,不知喬少卿有何對策。”

喬淩菲聞言道:“眼下唯一線索便是那冒充青鳥衛人馬,林小魚,你們可還記得盤查那日與我相撞之人樣貌?”

方鶴臨說道:“自是記得,那日便是我與林頭兒一並去查那胡商。”林笑愚點頭稱是。

“甚好,如此一來仍需你等暗中調查那人,若有線索及時上報,”言罷又看向李珩說道:“至於這密函一事,須勞煩司丞親往安西都護府走一遭。還有,既是往都護府去,這薩摩身中劇毒一事仍需司丞費心。老白,長於藥理毒物,便遂司丞一並往西域去。落落,多多。你二人同去相互也好有個照應。”

喬淩菲隨即又看向薩摩雅娜說道:“薩摩姑娘,一來身重劇毒且有傷在身不宜遠行,二來這雖是斷了武承嗣一線,可這鄂國公卻依舊不知你真實身份。你且須折返鄂國公府打探消息。一來那底也伽乃是眼下唯一可控製這千姬勾吻之毒,二來......”喬淩菲附於薩摩雅娜耳邊低聲耳語。

薩摩雅娜聞言,難以置信得看向喬淩菲說道:“此計可行?”

喬淩菲點頭道:“自是可行,信我。”薩摩雅娜聞言,輕咬朱唇點頭之後便不再言語。

喬淩菲隨即看向藥羅葛牟羽說道:“藥羅羅,至於薩摩姑娘的安危,便要交與你手,你隻需暗中確保薩摩性命無虞即可。”

喬淩菲踱步看向那虯髯大漢說道:“你可知這長安城中青鳥衛尚餘幾人?”

那大漢看向李珩,見李珩點頭方才答道:“我等二十一人,以三人為伍,分七路人馬趕往長安,行至隴右道時方至秦州便遭了埋伏,又遭吐蕃冒名青鳥衛追殺,將七路人馬衝散,折了兩路人馬,而自己這一路人馬至長安時,當中一人因病亡故,僅餘兩人,其餘人馬生死未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