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時分,大軍已行至清河縣城外。劉鈞下令全軍停下,休整片刻。
將士取出乾糧和水囊,就地休息。
神機大炮也被卸下戰車,架設在平地上。匠造營的將士們忙碌起來,檢查大炮的每一個部件,確保萬無一失。
劉鈞與柳修遠並肩而立,遠眺清河縣城。那座城池在夕陽的餘暉下顯得古樸而滄桑,自從清河縣立城以來,已有千載。
千百年來,清河城不知遭受多少兵災。如今,恐怕又是在劫難逃。
顧良,清河縣縣令,素有德名,乃是廣南道難得一見還心係災民之縣令。
他取以工代賑之策,忽悠士紳豪強出錢出糧,趁著清河乾枯之時,疏浚、擴寬清河。
並且清河千百年來沉了不知多少船,河底埋藏了不知多少財富。
憑借顧良忽悠之功,以及河底沉船之誘,竟也引來豪強入局,疏浚清河,借此活了數萬人。
然而,也隻是數萬人而已。
清河縣大多數災民,被顧良以禍水東引之術為名,動員豪強出糧,發放災民一筆口糧後,驅逐出境。
是故清河縣城不像寧陽縣城那般,城外聚集了十數萬災民。
清河縣看似依舊河清海晏,天下太平。
隻是,今日這假象卻被戳破了。
顧良原本在縣衙中處理著政務,突然一名慌亂的差役匆匆跑進縣衙,氣喘籲籲地喊道:“大人,大事不好了!誅暴軍已兵臨城下,距離清河不過數裡之遙了!”
顧良手中的筆瞬間停頓,麵色凝重。他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驚慌,但隨即恢複了鎮定。
作為一縣之主,他此時不能亂了陣腳。
顧良放下筆,站起身,對差役沉聲問道:“可有探明誅暴軍的意圖和人數?”
差役回答道:“回大人,誅暴軍人數眾多,具體數目尚未探明。但他們行軍迅速,來勢洶洶,恐怕……”
顧良深吸了一口氣,打斷了差役的話:“好了,我知道了。你速去通知三班六房大小官員,豪強勢要之家等眾,讓他們立即前來議事。另外,吩咐守城將士加強戒備,嚴密監視城外動向。”
差役領命而去,顧良則轉身走到牆邊,凝視著牆上懸掛的清河縣城地圖。
他的眉頭緊鎖,心中翻動著無數的念頭。
方才,州裡才來人通傳昨日撫南將軍劉畢得大敗消息,同時命自己立刻組建民團,加強防禦。
自己正思索如何處理此事,不想誅暴軍就兵臨城下了!
據說誅暴軍有什麼大炮,一炮下去,糜爛數裡!
也不知清河城,能否逃過此劫。
很快城中大小官員、當地豪強等齊聚縣衙內,緊急商議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