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房陵定(1 / 2)

就在陽平關兩軍鏖戰之際。

此時,劉備親率主力已經過雒城,抵足梓潼郡。

大軍暫時屯駐於白水關附近休整。

準備以期翻閱大巴山脈進取漢中郡。

而就在黃權設計收複了漢中腹地。

以及迅速率部突襲陽平掌控大局過後。

張飛亦是在第一時間差人往巴蜀之地而來,向劉備稟告實際軍情。

當得知己方已基本掌握漢中郡後。

諸文武一時不由齊聲祝賀著。

此消息一經傳出,軍中轟動。

原本已經接連行軍,疲憊不已的士卒此刻也是流露出了濃濃的喜悅之情。

劉備心下自然也浮現出喜色。

但當得知陽平關附近的戰報過後。

一旁的法正麵色卻是有些憂慮不已。

見狀,劉備知曉法正或許是有何擔憂,遂連忙請教道:“孝直,你可是在憂慮著什麼?”

此話一落。

法正沉吟一陣,方才鄭重說著:“主公所言甚是!”

“正現為陽平關方麵的戰局所擔憂。”

“嗯?孝直為何擔憂?”

話落,劉備不由滿麵笑容的說著:“據翼徳,仲邈先後傳回來的戰報來觀,他們已經穩定住了局勢。”

“北山間的防線與陽平關都已牢牢掌控。”

“料想以陽平之艱險,撐到我軍主力各部抵足問題不大。”

“主公所言,的確有理!”

隻不過,話鋒一轉,法正卻不由道:“隻是,現今是由曹賊親自攜主力全力攻關,關城防線正倒是並不擔憂。”

“以張將軍之驍勇,霍太守的守城之能,料想無差池!”

“可目前陽平方麵,我軍最大的劣勢就是兵力方麵與曹軍存在質的差距。”

“正擔憂曹軍會在這裡大做文章。”

隨著法正的一番番言語。

也頓時令劉備警惕性大起。

誠如其所說,曹操本人就奸詐無比。

更何況,他麾下還有穩固的智囊團隨時出謀劃策。

不到最後關頭,都絕不能放鬆警惕。

念想於此,劉備立即收起了輕視心,轉而恢複了一副嚴肅的神情,鄭重相問著:“孝直,還請細細說來!”

隨即,法正才走到屏風處,手指著掛在上麵的地圖,緩緩分析道:“主公,陽平關因處在南、北二山之間而修建,中間又儘是地勢狹窄,道路陡峭的地形。”

“如此方才令陽平成為漢中的屏障所在。”

“而南、北二山則是以正中的漢水所分隔開來。”

“致使南山成為了防範巴蜀之地的屏障,北山則防範關、涼二地的前哨之地。”

“正是擔憂曹軍在北山方麵無法取得決定性的進展,會利用兵力優勢轉而在南山取得突破口。”

“若如此,即便張將軍、霍太守即便有所察覺動向,亦因為兵力的差距而不敢輕舉妄動!”

一記記擲地有聲的話語流露。

劉備也頓時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

“也就是說,如若南山方麵遭受到曹軍所據,那北山是否能夠攻破,都已經無關緊要了?”

劉備一臉驚恐的說道。

此事,由不得他不慌。

畢竟,一旦讓曹軍主力突破陽平關,進入漢中平原的話。

以曹軍的優勢軍力,己方是難以所抗衡的。

“嗯,主公所言就是正所慮的!”

“北山與南山因漢水從中劃開,北屬天蕩山,乃秦嶺餘脈,南則屬定軍山,是大巴山脈。”

“天蕩山、定軍山兩山隻要任有一方出現差池,那陽平關都斷難久守!”

話至於此。

法正麵色也瞬間嚴肅起來,拱手道:“主公,若是等大軍行進,恐會拖延時日。”

“正建議先擇一上將遣一輕軍先行,趕赴定軍山屯駐,以防曹軍趁勢渡河攻山。”

“孝直言之有理,本將當立即處理此事。”

“我命漢升攜五千餘眾輕軍而行。”

“孝直,以為如何呢?”

此言而落。

法正麵露笑容道:“以漢升之勇,想來守住南山,問題不大。”

不過,此事雖然定奪下來!

劉備還有憂慮。

“孝直,你說現在令漢升趕過去,還來得及嗎?”

聞言,法正沉吟思索了一番,方才拱手回道:“主公,不必太過擔憂,即便曹軍有此想法,卻也不會立即就付諸實施。”

“此是為何?”

“因為北山與南山受漢水從中分隔開來,曹軍儘是北方之眾,他們還需臨時籌備大軍渡河的竹筏。”

此一席話音落定。

劉備方才放下心來。

思索片刻,法正遂主動請纓道:“主公,若您實在放心不下,可讓正與黃老將軍同往如何?”

“若孝直親去,則陽平無憂矣!”

“隻是戰場凶險,孝直此去,本將實難放心!”

想了想,劉備似是聯想到了先前落鳳坡龐統差點中埋伏殞命之事,不由立即命掌管白耳精兵的統領陳到攜白耳所部沿途護衛法正周全。

瞧著其主對自己的安危無比看重。

法正麵上亦不由浮現出一絲絲的感激之色,拱手拜謝著:“正定不負主公重托!”

此事乾係重大。

計議已定過後。

法正與黃忠也沒有絲毫的耽擱。

點齊五千餘部的輕軍先行出白水,沿大巴山脈艱難行進著。

而就在漢中主戰場的戰事進行的如火如荼之際。

東三郡的局勢似乎也並不平靜。

特彆是當宜都太守孟達遣使差人往房陵說降太守蒯祺歸降時。

諸地頓時人心各異。

特彆是當蒯祺收到勸降信後,沒有表示出其餘的心思時。

一時間,郡內諸人各自暗中揣測起來。

有的人主張堅決效力漢庭,阻止劉備叛軍的無力進軍。

也有的人認為現朝廷已被漢賊曹操所掌控,天子沒有絲毫的權柄,應該歸附至漢室帝胄,仁義愛民的劉皇叔,輔助其一同興複漢室,剿滅霍亂朝綱的奸臣。

懷揣著此等想法。

太守蒯祺這日在郡守府召集諸屬吏議事。

“諸位,近日可能汝等得知了些許風聲,致使郡內有些人心惶惶。”

“我現在對諸位坦誠相待吧!”

已經年過中年的蒯祺,卻依然是麵色紅潤,保養極好,標準的士族子弟風範。

“從孟達給本官的書信間所示,若是我郡拒不歸降的話,或許會從而引起荊州軍的討伐。”

“據聞現在曹丞相正引大眾親征漢中,劉備軍極有可能於東三郡製造事端。”

蒯祺大概將事情來龍去脈講述了一番。

此言一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