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楊先生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李勤稍稍放鬆下來,緩了一口氣問道:“先生有何妙計可破敵軍?本王又要不要馳援渾彌?”
“援軍是肯定要派的,那卑乎突膽略不能與大王相提並論,倘若戰事不順他投向漢軍形勢就會倒轉。”楊先生微微閉目想了片刻方才言道。
“先生說的是,卑乎突起兵之時便是猶豫不決,如今遇襲難保不亂。”
“若我所料不差,漢軍來此的必是一路偏師。大王可親領大軍救援渾彌,若能與卑乎突合力將之儘殲於渾彌城下,則大漢就再也無力東來了。”
“殲敵偏師?先生說得好,那本王這就準備。”李勤聞言眼中一亮。
“大王可先令大軍集結,此戰我軍隻要殲敵,一城一地不在眼中。我再去看看那圖烈,問一問漢軍到底如何。”楊先生說完起身而行,李勤亦是整裝。
“彆有密信,讓我借高句麗百濟之力讓漢軍來得去不得,眼下正是時機!此次事了,我也該回幽州了。”李勤可聽不見楊先生的心裡話。
這邊高句麗王召集眾將準備兵馬,小半個時辰之後楊先生又步入堂中。
“都下去準備吧,聽本王號令隨時起兵,儘殲漢軍。”李勤揮退眾人。
“大王,據那圖烈所言,漢軍隻有兩千騎軍,剩下全是步卒,在下問了他攻城之事,以我觀之,他們奔襲而來的偏師不會過七千之數。”
“好,楊先生的眼光本王信得過,那我這便點起大軍前往增援?”
“大王勿急,請看地圖,此處名為青嶺,乃是去渾彌的必經之路!但亦是敵軍容易設伏之所在,不可不查。”楊先生指著地圖中的某處笑道。
“青嶺?伏兵?先生的意思是漢軍會在那裡設伏?”李勤一皺眉問。
“隻要過了青嶺,渾彌四周地形開闊,我軍陣型一旦展開。不要說漢軍偏師,就是白馬將軍的白馬義從到此也毫無勝算,伏擊是他們唯一的機會。”
“楊先生高見,那我軍又該如何破敵軍伏兵?”
“哈哈哈,伏兵之道在於有心算無心,我軍一旦有了準備,又怎會為之所趁?大王,可如此計則漢軍伏兵斷難生效。”楊先生傲然一笑在李勤耳邊言道。
“哈哈哈哈,好,漢軍郡國躲不開先生算計,如今他偏師遠來又如何能敵?”李勤聽了亦是撫須大笑,有如此謀臣為駐,他的信心膨脹起來。
“大王,等我軍與卑乎突合力殲滅漢軍這支偏師,前方再示敵以弱將西安平那一路引到增地附近?到時候……還有誰敢小看大王威名。”
“說得好,傳我軍令,明早四更全軍出動,馳援渾彌。”李勤斷然下令。
高句麗王李勤和楊先生不會想到,此刻的渾彌已經落入漢軍之手!倒也怪不得二人疏忽,奔襲數百裡還能以寡擊眾一舉拿下城池,似乎並不符合軍事常識。
百濟王卑乎突的親衛圖烈顯然是受葉歡授意前來的,如今看起來武威校尉的誘敵來援之計已經成功。可李勤身邊的楊先生卻是極為熟悉漢軍的作戰模式,並看到了伏兵的危險,這一點葉歡又算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