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財聽了薑瑤的話,眉頭也緊緊皺了起來,心中暗自打起了小算盤。
他明白薑瑤提出的問題確實存在,但如果采用國內的產品鋪貨,對於洛城民眾而言,是否會不習慣呢?
他們會不會一看都不是自己熟悉的品牌,就不過來 0 元購了,反而都跑彆的超市去 0 元購了?那自己不就虧大了嗎?
不行,必須要想讓超市裡上那些他們熟知的品牌。
吳財想到這,陷入了沉思
一方麵,他不想放棄那些熟悉和受歡迎的品牌,因為這可能是吸引顧客的關鍵。
另一方麵,他也意識到這個超市確實勢單力薄,引不起那些供應商的興趣。
薑瑤看著吳財糾結的表情,她也理解,確實,新品牌,體量又不大,就很難讓那些大品牌看得上。
她輕輕歎了口氣,說道:“我知道這很為難,但我們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也許我們可以在引入國內供應商的同時,也努力與一些本地的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
這樣既能滿足顧客的需求,又能解決供貨的問題。”
吳財思考了一會說:“不行,現階段我們還是要用本地人熟悉喜歡的產品。
這樣,我們降低品類的數量,增加單個產品的采購數量,應該會讓那些供應商感興趣吧?”
薑瑤思考了一下說:“可以嘗試一下,你每個品的sku想控製在多少?”
吳財想了想說,比較受歡迎的比如薯片,衛生紙這種就控製在4個以內。細分的單品比如口香糖,就直接控製在2個以內。
張濤想了一下說:“也就是到超市裡,比如說巧克力,隻有4種,空泉水也隻有4種……洗潔精這種小分類隻有1~2種?
這樣會不會給顧客的選擇太少了?”
吳財說:“沒事,我們隻要找到在洛城超市裡賣的最好的4種巧克力就行了。大部分人也就隻買這四種之一。”
薑瑤點點頭表示認同:“沒錯,這樣的話我們隻要的供應商就能少很多,有更多的時間和他們詳談。而且我們的拿貨量也會增加,談判的籌碼也會高很多。”
吳財點點頭說:“沒錯,我們現在是個全新的品牌,在這沒有任何品牌基礎,就不要去動用國內的供應鏈供貨,先建立品牌基礎再說。”
聞言,薑瑤和張濤都紛紛點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