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就連遊戲內的那個孫大丫情況嚴格來說都比她好。
“重男輕女”這四個字在現實中的電視以及網絡裡中經常出現,也激起了很多人的討論,社會上明明人人都在呼籲男女平等,但是為什麼她身邊還有那麼多男女不平等的事情,尤其是她家。
她家的故事挺俗套的。她出生在龍國莫省的一個經濟不怎麼發達的小縣城,家裡條件不算好,但是也不差,至少衣食無憂,父母有工作,家裡有餘錢。但是從她會思考以來,她就生活在一個奇怪的氛圍裡,小時候丁父一不高興或者一喝酒就責怪她不是男孩,讓他在兄弟姐妹、街坊鄰居那抬不起頭,以後死了也沒人扛骨灰盒,然後丁母會在丁父責怪她之後悄悄來“安慰”她,說不要怪丁父,那是他心裡很難受,接著就會抹眼淚,說為了生她,自己傷了身子,不能再給丁父生個弟弟,這是她犯下的錯,得承擔。
小時候她不懂,每次丁母一安慰,她就很愧疚,然後安慰著安慰著,安慰跟被安慰的人就掉換個,變成她安慰丁母。那個時候她是真想著——這都是她的錯,父親怪她是應該的,母親為了她真是太不容易了。
可惜她會長大,可惜龍國那個時候已經有十二年義務教育,可惜她會上學,會接觸到正確的思想,可惜她學習很好,領悟力很強......
於是她發現父母這些年跟她說的與她自己學到的很多觀點是“相反”的,是“割裂”的。
而隨著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她越來越有自己的思想,她開始不認同父母的觀點並且總有理由反駁他們。
比如丁父罵她為什麼是個賤丫頭,她會說:“官方說生男生女都一樣,再說我是女孩不應該問你嗎?明明你決定的呀!”書上都說了孩子性彆由父親這方決定。
比如丁母再說自己是因為生她傷了身子,她反駁:“外婆說沒生我時你身體就不怎麼好,之前好幾次陪你去醫院,那些醫生都說你本來生育就困難,有我都是萬幸。”怎麼是因為生她傷了身子,再也不能生了呢?
比如丁父哭訴她讓他斷子絕孫,以後出殯都沒人送,她直接道:“不能當爺爺可以當外公啊,若是你真的想要被叫爺爺,我以後可以考慮要不要招婿?出殯更不用怕,隻要有錢,你要多少人的隊伍我都能給你找來!”所以生前不要煩死後的事情,若是真的有一天沒人送,隻能躺在大街上,那害怕的也是彆人呀!
......
然而經過這些反駁之後,她父母並不高興,明明他們所有的問題她都解決了,但是丁母卻常常捂著胸口哭著看她,仿佛她是什麼大惡人,而丁父則是簡單粗暴多了,直接拿著棍子追著她打。
她就是在這樣的氛圍裡長大,長大的她自然不是一個由丁父丁母隨便捏的麵團子,甚至她比之前更強勢,因為她經濟獨立了。
可她依舊沒有擺脫父母,因為她父母比電視裡的那些父母還難纏,用遊戲的話來說就是“段位更高”。
原本這些年他們就沒放棄生男孩的夢。從最初丁母難生,丁父為此嫌棄丁母不下蛋的母雞,甚至還在外麵找女人。那個時候她以為丁母一定會和丁父離婚的,然而等到的結果卻是丁母親自上門去小三那,跪下請求對方為她丈夫生個一兒半女,可惜人家當小三是為了錢,這麼窮的人家自然留不住對方,沒多久,人家小三就把丁父踹了。
後來丁父亂折騰,竟然導致自己也被診斷“難育”,這下好了,一個“難孕”,一個“難育”,誰也彆嫌棄誰,為此他們消停了很長一段時間。
可惜後來她高中的時候,因為醫學技術發展快,試管嬰兒都是門成熟的技術了,關注到這些的他們又起了心思,開始東折騰西折騰,夫妻倆連工作都顧不上,到處跑來跑去,就為了看病生孩子或者打聽哪裡試管嬰兒技術好,包生男娃。
那個時候的她正處在高中學習的緊要關頭,他們卻一點都不關心,隻想著虛無縹緲的“弟弟”。
那個時候的她心底還在奢求親情,為此很嫉妒那還未來到的“弟弟”,有時候心裡陰暗到想要“毀天滅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