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探親(2 / 2)

那個是不能動的,一般都得留著再走人情,這年月過日子仔細,多數人家都如此。

所以,盛希平又從兜子裡翻出一包糖果來,遞給了老太太。

“奶,你給我弟弟妹妹,還有小侄兒、小侄女們分一分吧。我來的匆忙,也沒帶彆的。”

“哎,好。”

盛家老太太招招手,那些滿院子跑的小娃們,全都跑了過來,一個個瞪大眼睛,看著太奶奶手裡的東西。

老太太打開包裝的紙袋,從裡頭摸出來糖果,一人給兩塊兒,“還不謝謝恁叔?”

孩子們七嘴八舌的向盛希平道謝,盛希平摸摸孩子的頭頂,笑著讓他們去吃糖。

家裡孩子不少,有那心眼兒多的,就把右手的糖果倒左手裡,攥著手心藏在背後,然後把右手再次伸出來。

老太太可能是歲數大了眼花,加上孩子多,也沒注意,見到有個孩子手裡空著,又給了一份兒。

那孩子拿著糖,一溜煙就跑了。

盛希平瞅著,覺得好笑。

老家日子不好過,孩子們難得吃一回糖,耍點兒小心眼兒,也很正常。

快六點鐘的時候,在公社的盛連傑,也領著妻兒回來了。

盛連傑比盛連成小三歲,是盛家第一個讀書的,當時讀完了高小,家裡沒錢再供他念書,於是在縣裡找了個工作。

當時來說,就算盛家最有出息的一個了。

盛連傑在縣城裡,遇著個情投意合的姑娘,可那年月都是父母包辦婚姻,哪由得自己做主?

盛家老太太找人說媒提親,在周圍莊子上給兒子找了個媳婦,長得膀大腰圓,不咋好看,但乾活是個好手。

盛連傑不喜歡這個媳婦,就把媳婦扔在家裡,他自己回縣城上班,繼續跟那個女的曖昧不清。

後來,就有些閒言碎語傳了回來。

盛家老太太一看,這樣不行,就讓家裡老四老五,推著地排車,將她和老三媳婦,一起送去了城裡。

這麼一鬨,盛連傑在縣城的工作受了影響。

後來沒辦法,隻能跟縣裡那女人斷了聯係,搬回到集鎮上,正好時樓公社成立,盛連傑就在公社裡上班。

他有文化,在城裡上過班眼界高,工作上又用心,所以慢慢的就升到了公社書記。

盛連傑長得跟盛連成挺像,幾年前盛連傑去東北外調出差,曾經去林場看望過兄嫂。

跟那時相比,盛連傑倒是胖了不少,也變老了。

盛連傑和妻子最初感情不好,結婚好幾年都沒孩子,後來回到公社上班,心逐漸安穩了,才跟媳婦好好過日子。

盛連傑家裡一共四個孩子,盛希文、盛希武,盛秀蓮、盛秀荷,兩男兩女,最大的希文今年十六,小丫頭才八歲。

“哎呦,俺大侄回來了,好些年沒見,俺大侄兒出息了哈。

恁大來信都說了,恁招了工,娶了媳婦,還有倆孩兒,真好。”

盛連傑愛說愛笑,見了盛希平特彆親熱,拽著盛希平的手不撒開,陪著盛希平嘮家常。

盛希平的三嬸,隻進門那會兒跟盛希平打了個招呼,便去鍋屋,也就是廚房,幫著盛連義媳婦忙活做飯了。

老家這邊的廚房不在屋裡,而是在正房外麵一個四下透亮的棚子裡。妯娌倆領著閨女,在廚房一通忙活。

晚飯都做好了,也不用進屋吃,就在這院子裡頭擺一張桌子,菜都是用碗盛著,擺了一桌子。

有肉炒蓮藕、肉炒葫蘆等東北吃不著的菜,也有彆的菜,菜裡麵會擱一些囫圇的花椒。

沒有電燈,就借著月光和星光,盛家老爺子、盛連義、盛連傑、盛希平,以及盛希正哥倆,六個人圍坐在桌邊。

這年月,老家還是女人不上桌的,弄完了菜,她們就悄悄離開了,孩子們也都領走,不讓靠前。

盛家老太太也不上桌,她坐在旁邊,看著老頭子跟兒孫們坐一起喝酒,便抿著嘴直樂。

偶爾的,也會跟著插句話,說兩句。

這個時節,老家已經挺熱了,還彆說,在外頭吃飯,晚風一吹,確實挺風涼的。

盛希平給爺爺還有大伯、三叔都倒了酒,陪著他們嘮嗑。

“恁大孝順,咱家這房子啊,還是恁大寄回來的錢蓋起來的呢。

這逢年過節的,恁都往這邊寄錢,寄東西,爺心裡知道。”

盛家老爺子歲數大了,不能喝太多,隻倒了半杯酒,他抿了兩口酒,就拽著盛希平說話。

老爺子想說啥,盛希平能猜得出來。

老家這邊日子確實艱難,盛連成逢年過節往回寄的錢和東西,老兩口都舍不得花用,最後都添補給晚輩了。

這也正常,盛連成離著遠,不能在父母跟前兒儘孝,寄錢寄東西那都是應該的。

至於錢最後給誰花了,那些都不用計較。

二老這個歲數了,有個病啊災的,還不是盛連義一家子在跟前兒伺候?

大房費心費力照顧老人,其他人出點兒錢啥的,應當應分。

“爺,咱不說這些,孝順二老,那是我們晚輩應該做的。

我這次是辦事兒路過,拐了個彎兒回來看看爺、奶,看看咱家裡人。

等著過兩年,我領著我爸我媽,還有我媳婦和孩子,一起回來。”

盛希平扯著老爺子的手,笑嗬嗬哄他高興。

“哎,好好,把恁家媳婦和孩兒都領來,哎呦,恁大寄來的照片,俺這眼睛也花了,看不清。”

盛家老爺子一聽,特彆高興,又抿了一小口酒。

這頓為盛希平而準備的接風宴,吃了小一個鐘頭。

之後女人們把飯菜撤走,端上來茶水,眾人坐在院子裡,又聊了好一會兒。

晚上,盛希平在爺爺奶奶這邊住,盛連傑一家子住到盛連義那邊去。

家裡沒有電燈,盛老太太舉著火油燈照明,把漿洗乾淨的白色粗布床單,鋪在了床上,又找出來藍底白花的粗布薄被子,還有蚊帳。

把蚊帳掛好後,老太太這才轉身,去另一個屋子睡覺了。

轉過天正好星期六,盛希平的大姑,還有大房嫁出去的盛秀英,在得知盛希平回來後,都趕了回來。

到下午的時候,盛希平的四叔,盛連秋一家子,也從市裡趕回來。

盛連秋比盛連成小了五歲,當時也是念到高小,家裡沒錢,實在是供不起了。

正好盛連成在東北找了工作,往回寄錢,又囑咐家裡人,一定讓老四老五都念書。

盛連秋這才繼續念的初中,然後考了市裡的師專,畢業後就安排在市裡一所學校教書。

他媳婦也是老師,兩口子在市裡結的婚,安家落戶,生了三個孩子。

“你五叔給我打電話了,說是離著太遠,趕不回來,讓你在家好好住一陣子。

啥時候往回走,正好坐車到濟南,見見你。”

盛連秋見了大侄兒也挺高興,又把五弟弟的話,轉告給盛希平。

“四叔,我這趟是出門辦事的,已經出來一個多月了,不能再耽誤。

回程的時候看看情況吧,還不知道買票買到哪兒呢,要是路過濟南,我咋地也去看看五叔。”

盛希平點了點頭,如今這年月,都不容易,離著近還好說,離著遠,坐車啥的都不方便,這個能理解。

他回來這一趟,家裡親人能見著大半,這就挺好了。

盛希平在盛家老宅住了兩天,跟堂兄弟們都相處的不錯,大家夥兒湊在一起說說笑笑格外熱鬨。

還一起去了張集公社趕大集,天熱一起去莊子後頭的池塘洗澡。

雖然以往離著遠,見麵的機會少,但是血親終究不一樣,見了麵就特彆親切,能玩到一起去。

“爺,奶,我難得回來一趟,想去北常集,我姥爺姥娘那邊看看。”

二十三號的晚間,盛希平陪著爺爺奶奶坐在院子裡乘涼,提起了這事兒。

張淑珍的娘家,住在離趙莊十六裡地外,終興公社的北常集村。

盛希平難得回來一趟,咋地也得過去看看姥爺姥娘,所以找盛家老爺子商議。

“中,是該去看看恁姥爺。他比俺小兩歲,這些年腿腳不行,也不咋出去,有些時候沒見著了。”

兩個莊子離著不遠,盛、張兩家又是親戚,平日裡不管有個大事小情的,互相都有往來。

隻是近幾年,兩家老爺子歲數都大了,很少出門。

人情往來,多數就是盛連義和張守山,以及下一輩兒的人互相走動。

就這樣,第二天吃過早飯,盛希平要動身去北常集。

“乖,把這些帶上,給恁姥兒送去。”不等盛希平走,盛家老太太急忙招呼他。

老太太打開櫃子,把盛希平帶來的點心,拿出來兩包,另外又把彆人送給她的兩包饊子,也拿了出來。

老太太的意思,讓孫子帶上這些,就不用再買東西了。

“奶,不用,我另外再給我姥兒買東西就行,這些你和我爺留著吃。

你們歲數大了,該吃點兒好的,可彆什麼都藏著放著舍不得,到最後東西都放壞了。”

盛希平是缺那點兒錢的人麼?自然不肯拿,還勸老太太呢。

當然,這話說了也沒用,老輩人都是這麼過來的,好東西從來不舍得吃,都是放著走禮用。,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