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盛希康的眼光挺好。
他買的房子在西城很不錯的地段兒,很規整的二進院子,十多間房,裡裡外外各處都收拾的挺好,外頭牆壁都重新粉刷過了。
屋裡家具,全都是照著吳玉華心意,找木匠定製的。
日常用品,也都是吳玉華陪著盛希康采買回來的,家裡布置的挺溫馨。
不過,盛希康一個人住,他懶得開夥做飯。
早晨出去吃,中午在單位食堂,晚上多數是跟吳玉華一起出去吃,再不然就去吳家蹭飯。
所以,盛連成和張淑珍一到這兒,就趕緊去采買了各類廚房用品,擱家裡開夥做飯。
盛希平兄妹到家的時候,張淑珍和盛雲芳正在廚房包餃子呢。
盛雲芳今年放寒假早幾天,她直接坐火車到首都,跟父母會合。
得知盛希平他們今天到家,娘倆就琢磨著做點兒好吃的,犒勞犒勞。
“爸、媽,我們回來了。”
兄妹倆在大門口下了車,拎著東西快步進院,穿過垂花門,盛雲菲就大聲喊道。
“總算回來了,你爸從今早晨就開始滿屋子轉悠,一個勁兒念叨你倆,不知道啥時候能到家。快進屋,快進屋。”
張淑珍幾個手上還沾著麵呢,聽見動靜就出來了。
“咱今晚上吃餃子啊,我和你爸從咱家帶來的酸菜,咱今天包酸菜餡兒餃子。
等你們回家去,咱再包大葉芹、刺五加餡兒的。”
這回來首都,盛連成兩口子可是沒少帶東西。
蘑菇、木耳、乾菜,甚至連酸菜都帶來了好幾棵,就是為了孩子們能吃著正經的家鄉味道。
“哎呀,媽,你咋知道我饞這一口了?這一年擱外頭,最惦記的就是我媽包的餃子。”
盛希平一聽就樂了,酸菜餡兒餃子,隻要一想,口水都要流下來了。
家鄉的人、家鄉的飯,真的是走到哪裡,都忘不了。
這也是盛希平為啥非得要回家去發展點兒事業的原因,外邊再好,掙錢再多,那都不是家。
他的家在東北,鄉音難改,故土難離,哪怕未來東北會逐漸沒落,不複往日輝煌,但是在盛希平心裡,那才是他的根。
“沒事兒,今天你媽剁了不少餡兒,晚上你就可勁兒吃,管夠兒。”盛連成在一旁,咧著嘴笑道。
“好,那今晚上我就敞開了吃。”盛希平一邊笑著,邁步進了屋子。
屋裡,兩張八仙桌拚在了一起,此刻桌上放著麵板、蓋簾、麵盆還有餡盆等東西。
餃子已經包出一蓋簾,放在旁邊的凳子上了,麵板上一堆麵劑子,還有幾個擀好的餃子皮兒。
盛希平和盛雲菲一看,立刻放下東西,去洗了手,也都過來幫忙包餃子。
一家人圍在桌子旁,邊說笑聊天,手上也不停,很快就又包出來一簾。
人多力量大,不等盛希康回來,三蓋簾餃子就全都包出來了,張淑珍和倆閨女趕緊去廚房燒水準備煮餃子。
首都主城區早些年就不讓用炕了,所以這邊做飯跟東北不一樣,沒有那種大鐵鍋,多數用煤爐子、煤油爐子。
隨著生活條件發展,也有用煤氣,也就是石油液化氣的。
盛希康這是新買的房子,準備結婚的,一切都照著目前最新的東西采買,所以用的是煤氣罐。
要是炒菜,一般就在煤氣灶上放炒勺,要是蒸饅頭啥的,就放個鋁製大燜鍋。
張淑珍聽人家說,這煤氣灶弄不好會炸,所以點火的時候,她小心又小心,哆哆嗦嗦好歹費點著了。
然後把大燜鍋裡裝上水,放到煤爐子上燒熱。
一邊乾活,張淑珍還在那兒念叨,“這玩意兒真趕不上咱東北大鐵鍋,做點兒啥這個麻煩。
那床我也睡不慣,不熱乎。回頭,得把家裡攢的那些皮褥子啥的,給他們拿來兩床,鋪著隔涼也隔潮。”
張淑珍睡了一輩子炕,哪裡能習慣睡床?就覺得渾身都不得勁兒。
“你們擱學校宿舍,都是咋睡的床?不難受麼?”一邊乾活,張淑珍就問閨女。
“剛開始確實不習慣,慢慢也就好了。
反正就是回南天的時候,屋子裡確實不好受,被褥都潮乎乎的。”
盛雲芳和盛雲菲互相看了眼,笑道。
這燜鍋是張淑珍到這兒現買的,挺大,但是也煮不開那麼多餃子,所以得分兩鍋。
張淑珍估計著盛希康快下班到家了,正好鍋裡的水燒開,於是先煮了一簾半。
等盛希康進門時,第一鍋已經撈出來端屋裡去了,剩下那一簾半剛下鍋。
盛希康一進正房屋門,就瞧見父親和大哥坐在屋裡看電視呢。
這電視是前些天,盛希平從南方托運過來的,也是個十七寸的彩電。
盛希平說了,這就是先看著,等著盛希康來年結婚前,他再給弄個更大的彩電。
結婚嘛,所有東西都得預備新的才好。
盛希平見了弟弟,忙招呼他過去坐下,哥倆閒聊幾句。
無非就是問一問,盛希康訂婚的相關事宜都準備好沒有。
其實,盛連成夫妻到首都第二天,就去吳家拜訪過,親自問了下這邊訂婚的習俗,吳家有什麼要求之類。
吳家那邊非常開明,說一切都照著盛家的規矩來,他們沒啥要求。
盛家給預備了房子,全套的家具,家電也都答應了準備,就這些條件,在首都那也是頂尖兒的了,吳家還能有啥要求啊?
兩家的孩子相處這麼久,感情挺深。
既然走到要訂婚結婚這一步了,就彆挑毛揀刺兒的找毛病,和和樂樂把親事定了才最要緊。
爺仨在屋裡聊天,那頭廚房,娘三個煮第二鍋餃子。
煤氣灶的火倒是挺旺,不多時鍋裡的水就沸騰起來,張淑珍舀了涼水往鍋裡倒半瓢,然後用鏟子輕輕攪動鍋裡的餃子。
一般來說,水沸三遍,餃子也就煮熟了。於是用笊籬撈出來,盛雲芳盛雲菲姐妹端著盤子去了正房屋裡。
六口人吃飯,放了一張八仙桌。桌子上擺了好多盤餃子,還有小碟、蒜醬、香油、醋等。
最後一盤餃子端上來,一家子圍坐桌邊,張淑珍把第二鍋熱乎的餃子推到兒子和閨女跟前兒。
“快,都來吃餃子,這些是熱乎的,嘗嘗咱家的酸菜,你們肯定樂意吃。”
盛希平自己動手調了個蘸料,然後夾了個餃子蘸了蘸,放嘴裡咬一口。
“嗯,好吃,就是這個味兒。
出門之後,在哪兒也吃不著這麼正宗的酸菜餡兒餃子。還得是我媽這手藝,絕了。”
身在異鄉,最惦記的,永遠都是媽媽牌飯菜。
盛雲芳盛雲菲幾個,也都連連點頭,一個勁兒誇餃子好吃。
張淑珍被閨女兒子哄的高興極了,一個勁兒催著孩子們多吃點兒。
這頓飯,大家夥兒都沒少吃,差點兒吃撐了。
吃完飯後,收拾下去桌子,一家人心滿意足的邊看電視邊聊天,說著明天盛希康訂婚的事。
張淑珍把明天要用的東西,全都一樣一樣歸攏整理了,大家夥兒也幫忙核對,看看有沒有漏下的。最終確定沒問題,這才放心。
新房子平常隻有盛希康一個人住,即便是結婚了,家裡也沒有幾口人。
所以當初安暖氣的時候,隻有正房和兩邊耳房裝了暖氣,東西廂房和倒座房都沒安。
晚上,盛連成夫妻住正房東屋,盛希平和盛希康住西屋,盛雲芳和盛雲菲住在東邊耳房。
晚間暖氣燒的挺熱乎,屋裡倒是不冷,被窩裡放上暖水袋,還有裝了熱水的葡萄糖瓶子,習慣就好了。
第二天一早,盛家眾人起來,洗漱收拾後吃了早飯。
然後盛希康先出門,請了兩個人過來。其中一人是盛希康讀書時的係主任,另一人是盛希康現在的頂頭上司。
按說,盛希康和吳玉華是自由戀愛,首都這邊也不興什麼訂婚還必須找媒人。
不過盛希康為了表示對親事的看重,還是請了兩位比較有身份的領導來的當媒人。
盛連成見了這二位,少不得要表示一下謝意。
“何主任、劉處長,為了犬子婚事,驚動二位領導,實在是不好意思。”
“盛同誌客氣了,希康到我們處一年多,工作認真、積極努力,非常有頭腦,是個很不錯的年輕人。
他要訂婚,我作為領導,理所應當要幫個忙。”劉處長笑嗬嗬的跟盛連成握手說道。
“小盛同學念書時非常優秀出色,也算是我的得意弟子。盛同誌好福氣啊,有這樣一個出色的兒子。”
何主任也笑著過來,跟盛連成握了手。
客人登門,又是這樣重要的人物,肯定要請進屋坐下,喝杯茶聊會兒。
等到九點半左右,盛家這邊預備妥當,帶著禮物出門。
盛家其實離著吳家不遠,走著也不用多長時間。
劉處長為了給盛希平撐場麵,特地安排了兩輛車。
於是,眾人都上了車,司機一腳油門,直奔吳家。
在距離吳家百米左右時,司機停下車子,盛希平下車來,點燃一掛鞭炮。
雙方事先約定好了時間,所以吳家這邊也安排人在大門外等著,不遠處鞭炮聲一響,這邊吳毓青吳毓丞也趕緊點燃鞭炮相迎。
鞭炮聲一響,屋裡的人就知道是盛家人到了,吳秉忠夫妻連忙到院子裡迎接。
“何主任、劉處長,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