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曉得郎君心意(1 / 2)

揚州城,

張瑾瑜帶著人快步出了府衙,然後飛身上馬,就直奔林府而去,一路上馬不停蹄。

到了鹽政衙門,

“籲....”

勒住馬,看了衙門的正門,原來喜慶的紅色,如今早就換上了白布,白花,招魂幡都掛了起來。

守衛都是身披白色錦布,順帶纏著麻繩,張瑾瑜也是心中一悲,雖然和林如海夫妻二人見麵僅僅不到半天時間,可是如此心胸的夫妻二人雙雙仙逝,實在是萬分痛心。

下了馬,帶人走進了後院中,院子裡早就收拾了一空,正堂屋裡的靈堂也布置妥當,正中擺放著一個大棺槨,前麵設牌位、香案、蠟燭、三牲及供品等,

院外,

自然是汪應寒被士兵押著跪在那,還有一眾守衛看著汪家嫡係子弟跪在後麵,哭喊聲一片,甚是悲涼。

寧邊見到侯爺來了,就跑了過來,

“侯爺,汪家主家的家小都抓來了。”

“很好,林小姐可還好?”

張瑾瑜點了下頭還是擔心林黛玉的情況,問道。

“回侯爺,穀雲石給夫人把了脈,開了方子,如今夫人喝了藥卻不肯休息,在靈堂內痛哭,趙公公在裡麵勸慰著。”

“行了,你在此看著那些人,本侯進去看看。”

張瑾瑜哪裡還忍得住,交代完就急著跑進屋,一進門就聽到林黛玉在靈柩前失聲的痛哭聲,看到林黛玉悲涼的身影,勸慰的話怎麼也說不住口。

“侯爺,您來了,林小姐她...”

趙公公也是急的流了淚,雜家今日沒有一個好的時候了,張瑾瑜把手指放在嘴角虛了一聲,示意趙公公不要說話。

慢慢走到黛玉身後,拿過一遝火紙放在火盆裡燒了起來,還把那些紙錢也一起放了進去。

黛玉覺的身邊有人過來,回頭看見是張瑾瑜,柔弱的身影堅持不住就倒了過來,張瑾瑜眼疾眼快一把抱住林黛玉,安慰道;

“嶽父嶽母含笑而去,你不能讓他們擔心,嶽父,一心為了朝廷鹽政,鞠躬儘瘁死而後已,也算是得償所願,嶽母也是默默支持,最後時刻都不曾離去,你應該明白他們二人的心意,有時候讓他們一起走好才是對的,你說呢,玉兒。”

林黛玉出塵的玉容,抬起頭看了過來,忽然閉眼一笑,眼神有些黯然下來,從她記事起,父親永遠的在忙碌,每次升遷之後,自己和母親都是在等,要麼忍受離彆之苦,要麼就是隻能每年過年的時候,吃個團圓飯,好不容易來了揚州,過了幾年安穩的日子,這幾年是自己最開心的日子。

可是,好景不長,母親又是一病不起,如今雙親中毒身亡,黛玉心中有時有些,迷茫,父親為官為何?

如今家破人亡,他後悔嗎.......

母親是不是也後悔,我自己呢,很是後悔了,看著眼前陌生的夫君,問道;

“郎君,你說拚命地當官為何,如今成了這樣,會不會後悔。”

張瑾瑜心疼的摟住黛玉,拿過水囊遞了過去,

“喝一點,喝完我給你說說可好。”

黛玉點了點頭,接過水囊抿了幾口水,濕潤了乾枯的唇舌,有些沙啞的聲音,說道,

“郎君說吧。”

張瑾瑜並沒有急著說話,先把眼前的紙錢燒完,然後繼續拿著火紙過來,慢慢的往裡麵的添著,然後指著火盆說道,

“你看這火,越燒越旺,嶽父乃是大才之人,俗話說能者多勞,所以嶽父才會身兼重任,來揚州主持大局,往大了說乃是為了天下百姓,為了朝廷,往小了說是為了你們母女二人。”

黛玉不解,自己和母親經常獨守空房哪裡是為了我們,每次過節的時候,母親做了一桌的菜,到最後也是和自己一道吃,父親幾乎沒有回來過,

“郎君怕是說錯了,為了朝廷我信,怎麼說是為了我和母親呢,其實不當官或許好一些,沒了那些煩惱多好。”

“也許吧,不過我來問一下,玉兒,你說嶽父如果沒有考上探花,那京城的賈家,也就是嶽母娘家的人,可能把嶽母下嫁給嶽父嗎。恐怕不會,當今天下世人都逃不出偏見,無非是名利二字,所以當官的那一刻,才是他們二人天定在一起的時候,玉兒你覺得呢?”

張瑾瑜跪坐在林黛玉身邊解釋著,順便幫著燒火紙。

林黛玉幾次想張口狡辯,可是無從開口,如果父親真是寒門,恐怕必然是無緣了,看著眼前的棺槨,悲憤的問道;

“那如今這個下場,恐怕父親也沒想到吧。”

“是,誰都沒有想到,那些歹人竟敢痛下殺手,所以,要處置那些豪族,你說一般人敢嗎,不敢,原因何在,在於他們背後的主子,得罪不起,但是,我張瑾瑜敢,下毒之人的家族我給屠了,汪家的家主嫡脈儘皆跪在靈堂外麵等候發落,你說要是無權無勢怎能報仇!”

張瑾瑜本不想說,可是看到林黛玉在那了無生氣的樣子,還需要加猛藥讓其醒過來,繼續說道;

“嶽父嶽母被人毒害,作為子女是不是要為其報仇雪恨,此乃不共戴天之仇,不管何時都不能忘卻,你說呢。”

林黛玉拿著火紙的手,緊緊的攥著,青筋暴露,本還有些死灰的眼神忽然明亮起來,

“郎君說的對,此仇不共戴天,可我一女子又能如何,手無縛雞之力,如何能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