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老王家的同宗(1 / 2)

第473章 老王家的同宗

詔獄之內,

張瑾瑜陰沉著臉,也是有些無計可施,小吏可以殺,可是在京城,當朝官員沒法用刑,私下用的刑法也不能太重,如今情形就隻能從京倉那邊入手了,看看到底是什麼情形,火再大,燒完了也能搜集一些線索。

“還能如何,當然是繼續查下去,沈大人,京倉的官倉,一倉庫可存儲多少糧食?”

沈中新還有些疑惑,為何問起此事,可是不敢隱瞞,戶部設計的官倉皆有存儲定數,京城是特殊一些,比較大,但是也大不了太多,

“啟稟侯爺,各郡官倉皆是一樣的,建造之初就是皆有定數,每個大倉可儲存萬石糧食,唯獨京倉大一些,每倉可存儲糧食約有一萬五石,侯爺為何如此問?”

“哦,那麼多,既然如此,此事就簡單了,本侯問你,沈大人,如果倉庫是滿的,被大火這麼一燒,是否要留下灰燼,這些灰燼大約有多少,沈侍郎可有定數,到了那,隨便一查,把那些灰燼稱重,如果少了太明顯,亦或者那些灰燼下麵有彆的東西,哼,比如不是糧食,是一些沙石。”

張瑾瑜冷笑一聲,糧食再怎麼燒,不可能全部飛灰煙滅,總要留下灰燼,就是人死後燒了也留下幾根骨頭不是,再說了,就是沙子和石頭被燒,也會剩下殘渣廢墟,到了那,一查便知。

沈中新豁然開朗,如此辦法可行,隻是能留下灰燼有多少,還需要仔細算一算才行,這樣一來,大致可知道原來存糧之數。

沈中新一臉興奮之色,說道,

“侯爺天縱奇才,竟然想出如此辦法,下官佩服,下官這就去核實。”

急著就要走,張瑾瑜趕緊伸手拉著他,說道,

“著什麼急,本侯陪你走一趟,我還想看看這火是怎麼燒的,看看是真火龍,還是假火龍,順便和沈大人,需要去檢查其糧倉是否有糧食,本侯看來,既然出了此事,想必沒有他們不敢乾的,說不定崔德海也隻是明麵上的人,那個田方正太刻意了,”

“這,謝侯爺,提點!”

說完話,二人匆匆點起了兵馬,就出詔獄直奔京倉而去。

京城外,

安湖周圍都是上好的良田,也遍布不少莊子,普通百姓背靠安湖,倒也安居樂業,可是近些年,稅賦見多,莊戶百姓過得有些艱難。

平常所得,也隻是夠溫飽,再也沒有多餘的錢財,購買其他家當。

尤其是京倉被燒,京城百姓搶糧的風波,也隨著進城做買賣的小商小販,回來後,莊子裡也就傳開了。

不少莊戶都開始紛紛奔走相告,不少人得了信,早就跑到了城裡,看看哪裡有糧食賣。

在此間,

靠近京城的一個小莊子,王姓居多,久而久之就被稱為王家莊,莊裡有一戶人家姓王,乃本地人氏,祖上曾作過小小的一個京官,昔年與王熙鳳之祖王夫人之父認識,因利攀附,又貪王家的勢利,便說和連了宗,認作侄兒。

本以為富貴,那時,隻有王夫人之大兄,王熙鳳之父與王夫人一起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門連宗之族,餘者皆不認識,也就是一麵之緣,知道有此人。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沒多久這個京官侄兒就得了大病,撒手人寰,隻留下有一個兒子,名喚王成,因治病花費之多,家業蕭條,就賣了老宅,還了債,搬出城外原鄉中住去了,誰知黴運纏身,王成也是染上風寒,亦因病故,隻有其子,小名狗兒。

不是起名不好,乃是因為莊子裡,賤名好養活,狗兒亦生一子,小名板兒,嫡妻劉氏,又生一女,名喚青兒,一家四口就此住在王家莊,仍以務農為生,彆無他法。

為了多掙一些大錢,狗兒白日耕作完了,就進城或者去碼頭,找些苦力活乾,劉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弟兩個無人看管,夫妻二人一合計,遂將嶽母劉姥姥接來一處過活,幫著照看一雙兒女。

話說劉姥姥也是個苦命人,在老家乃是個久經世代的老寡婦,膝下又無兒侍奉,隻靠兩畝薄田度日,如今女婿接來養活,豈不願意,遂一心一計,老家賣了薄田,帶著散碎的銀子,就搬了過來,幫趁著女兒女婿生活起來。

本來日子過得不錯,可是近些年,朝廷的賦稅越來越重,每年的結餘幾乎所剩無幾,又是剛過了年,最後一點積蓄也是花完了,如今剛開春,青黃不接的時候,又出了搶糧這件事,狗兒心中煩悶,家中的米缸的米也快見底了。

上午也沒去田裡,在家吃了幾口酒,酒氣上湧,閒尋氣惱,罵了劉氏幾句,劉氏也不敢頂撞。

這一幕被劉姥姥看不過,出聲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