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愛美人我所願(1 / 2)

第522章 愛美人我所願

節度使府邸門前,

忽然鴉雀無聲,眾人都是驚異的看著大梁城通判苗仁苗大人,完全是相反的意見,怎能不驚異。

聽到苗通判所說之話,呂代元父子心中皆有異樣之感,剛剛細算了一下,卻如苗大人所說,中州各地集結的人馬足有十餘萬,再加上京營的兵馬,雖然不知有多少,可是十五萬大軍也是有的。

那麼多人,不可能是去京南逛一圈,要麼是故作玄虛,另有他事,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民亂已然鎮壓不住,威脅郡城了,忽然呂代元心中一突,不會像當年一樣,白蓮教之禍,那可是席卷中原的民亂,死了多少人,多少將軍。

但細細回想一下,大梁城,怎麼一點消息都沒有。

這幾日,

每到夜裡,呂代元都會細細研讀朝廷邸報,就怕疏忽了朝廷政令,錯過了些什麼重要的事,可是回想一下,那些邸報絕沒有寫到京南之地,民亂事的字跡,實在是匪夷所思啊,難道朝廷需要遮掩此事不成。

“苗大人的話不無道理,如果京南出了大事,我們也不可能不聽到一點風聲,這去京南的官道,就是在我們大梁城的腳下,往來南北必走此地,既然有了此事,封守節,老夫問你,這些日子,南來北往的,包括那些商隊和百姓,可有不同尋常之處。”

聽到節度使大人問詢,封守節也是一愣,此事還真沒注意,仔細回想一下,這些日子,還真有不同,不說往來商隊多了,就是那些貴人也是拖家帶口的往北,自己當時還奇怪,還沒入夏,怎麼都北上避暑了,回道,

“回大人,末將好像還真的發現有不同,這些日子,末將接到守城校尉來報,南來北往的商隊,還有北上的鄉紳車隊,太多了,尤其是近些日子,都是大隊人馬的商隊過境,而且有時候夜裡也會到來很多人,都在城門外等著到天亮進城休息,”

“那封將軍可曾查驗那些商隊的貨物,尤其是去南邊的那些商隊,可曾查驗!”

苗通判眼前一亮,既然能發現就是好的,急忙問道。

張瑾瑜和秦可卿,又一起給皇後行了禮,然後一起離去,出了宮門,待二人走後,

老二彭士英聽到大哥也不知,更是納悶,

“那大哥,我們怎麼辦?”

皇後江玉卿竟然沒想到洛雲侯有如此大膽的想法,還暗地出宮,要是被太上皇和太後知道,那可是大事,沒好氣瞪了洛雲侯一眼,

“洛雲侯,你當這是哪裡,後宮之人哪裡可以隨意出宮,要是都這樣豈不是大亂了,本宮作為後宮之主,要以身作則,哪能行此荒唐之事。”

“大哥,伱放心,兄弟心裡清楚,不管如何,帶去多少人,我就完整帶回來多少人。”

“是,娘娘。”

“老二,你說說,京城朝廷是什麼意思,兩萬五千人馬,一下子把河東郡的兵力抽空了,實在想不通。”

而相對應的就是司州城,司州城守將何用,也不含糊,接到禦令後,也是即刻起兵入京,何用為步軍典尉,巧的是司州則是在安湖和安水如何口的要地,有府軍兩萬人馬在此駐守,守衛京城碼頭,和上遊的安危。

江皇後眼神一撇,感興趣問道,

“洛雲侯的話倒是耳目一新,你的意思是那些才子故意拋棄中意的女子可對,”

曾偉倫雖然猜不到朝廷用意,可是那麼多兵,必然有戰事,那怎麼保全麾下,是該好好算計一下,在書房拿了筆墨紙硯,寫下計策,然後藏入錦囊內,遞給了老二彭士英,學一學軍師之計。

“那敢問,為何出了那麼大的事,朝廷和我們這裡,一點風聲都沒有聽到呢,難道是刻意隱瞞?”

“呃,那大哥可知道是為了什麼事才調兵的?”

坤寧宮內,

聽到節度使大人問話,苗仁笑了一聲,此事還不是明了,

“回節度使大人,您也說了,是刻意隱瞞,想必那裡的事,隻有那邊的官員才知道,至於為何朝廷也不知道,這裡麵的水可就深了,下官不敢猜測,隻是略微提醒一下,老大人,萬事留心,民亂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刻意隱瞞的人,誰知道他們怎麼想的。”

大內,

江皇後忽然展顏一笑,

“沒想到,洛雲侯竟然還是一個情種,本宮認識官員何其多,隻他這一個樣的,本宮是第一次見,他竟然回答的毫不拖泥帶水,兩者孰重孰輕,自古書中所述,皆是以社稷為重,要是文官那些人,又該是長篇大論,說著江山社稷如何如何的重要,隻有他,想也沒想。”

看著洛雲侯說的如此坦然和“熟絡,”微服出巡,皇後心中琢磨了一下,這是陛下偷偷跑出宮去了,在王府的時候,皇上就喜歡偷偷跑出去溜達,如今這個毛病還沒有改掉,隻是陛下什麼時候又出去了,還有看洛雲侯那樣子,想必是陪著一起了,這,真是,

“哦,這樣的話,也不是不可以,隻是本宮有些疑惑,微服出巡的事,洛雲侯怎麼會如此熟絡,難道陛下曾經出去過,洛雲侯陪在身邊不成。”

“回娘娘,是的,如果真的想著她們,無論如何也會有所得,可最後偏偏卻是佳人還在苦等,直到熄滅希望,臣曾以為,浮世三千,吾愛有三,日月與卿,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卻不曾想,浮世萬千,不得亦有三,水中月,鏡中花,夢中她。月可求,花可得,唯她求而不得。多情自古空餘恨,好夢由來最易醒,辭彆再無相見日,終是一人度春秋。所以臣真要是心中所愛,必然克服萬難,不留遺憾!”

曾偉倫起身重重拍了拍老二的臂膀,後者立刻紅了眼睛,

“謝大哥!”

“這就是銀子的作用,養著他們,可以解決很多事,此次去京城,做兩手準備,老夫派人去聯係河西,河東兩軍,看看誰領兵。

“當然是整軍出發了,朝廷給的時間急,應適是動用了大批府軍士兵,哪裡又出了事,這次由你領軍,把樂時也帶上,你們二人萬事小心,如果真的無法,看看河東郡彭士英他們怎麼做的,曾偉倫那個老狐狸必然有了交代,此去,萬不可出頭,記住。”

而另外幾路朝廷的的信使,也是分開去了幾地傳令,最先響應的就是弘農,此城距離京城最近,急行軍,也就是不到一日的路程,步軍典尉胡樂,接到了禦令,立刻讓那個副將吹起號角,點齊兵馬自己親自帶兵前往京城。

“回娘娘,世人皆回江山社稷為重,可臣偏愛美人,天下大事自有朝廷和陛下決斷,臣就是一個追隨者,風裡來雨裡去,為了陛下刀山火海也可去的,就是江山丟了,臣相信也能打回來,人這一生,短短幾十載,本來活著都不容易,何苦再為難自己,尤其是自己所愛終歸是一位,萬一失了手,今生哪裡去尋,就是萬千江山,得來又有何用。”

“能怎麼辦,慢慢走,等等看,河東動了兵,河西必然也東動,所以在安水渡口時候,等一等,和楚國忠麾下一起在渡過安水,想來是有大事,老二這次你和老三一起過去,萬事小心,把這個拿上。”

董大望臉色凝重,接了令,然後帶著親兵去了大營。

另外,士文領著五千人馬守好大梁城,有事立即來報,另外派出斥候往南去探探,看看到底出了何事,至於從雲,吹號角,集結人馬,隨為父準備進京,咱們倒是要去看看,到底是什麼情況,還是王子騰的。”

然後一隊親兵,捧著托盤走了過來,上麵蓋著紅布,走到各位官員的麵前,所有人稍微愣神,然後麵有喜色的掀開紅布,隻見到有一個檀木盒子,眾官員會意,各自伸手拿過盒子放入懷中,然後齊聲拜謝道,

“謝節度使大人恩賞,下官告退。”

堂下守將董大望,看著老帥焦躁不安,問道,

“節帥,俗話說老者不善善者不來,恐怕這一去就沒有好事|!”

“哼,好事,什麼時候好事能輪到我們,哪一次不是剩下的邊角料給我們,要那麼多兵,怕是朝廷遇到難處了。”

典尉胡樂乃是一員衝鋒陷陣的猛將,當年可是賈家兩位老國公的先鋒官,勇猛無比,如今為弘農典尉,就是扼守安水北地入河口的要地,確保京城安危。

看到眾人散了,

張瑾瑜偷偷看了一眼高座上的皇後,好像沒生氣,還是一國之母,就是比那些嬪妃大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