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章 六人之司主審(1 / 2)

第568章 六人之司主審

乾清殿內,

議論聲響起,

眾臣都在殿內交頭接耳,商議剛剛洛雲侯驚天的想法,六司會審,七人之堂,不說青史留名,驚天的想法必然震驚朝野,要是誰能參與其中,未必不能一鳴驚人,所以文官一列的人,眼神都有些莫名的想法,餘光略微的注視前麵的閣老們,能推薦自己單人主審之人,畢竟也沒說分要三司之人必須是舊曆,換一換也無妨。

盧閣老定定的站在前麵,陛下所謂的指派何人,也就是此事會審之人,以前舊曆都是三司會審,各司其職,現在該怎麼處理此事,那些勳貴懂什麼叫審案嗎,

回頭看一眼身後,文官不少人在下麵竊竊私語,但是更多的那些年輕的言官,心情低落,隻怕無緣參與此事,皆有不滿的神色。

嚴從心裡更是有些忐忑,沒想到竟然會是這樣的結局,要是落不好處置,自己前途算是完了,看了看周圍的人,還有不少言官沒落的樣子,眼神一凝,心一狠,咬了咬牙,喊道,

“啟奏陛下,臣身為言官,有著監察百官的權利,洛雲侯所言雖然有道理,可是勳貴之人參與其中,如何可以保證他們不偏袒罪臣賈珍,臣不服。”

武皇略微有些意外,沒想到這個言官是真的不怕死,這個時候竟然還敢出言挑釁勳貴,張瑾瑜也是一愣,嚴從還是這麼莽嗎,

回頭看一看跪在地上的嚴從,滿臉堅毅之色,受到其感染,不少言官氣血上湧,頭腦一熱,也是儘皆拜服,喊道,

“臣也不服,”

一下子跪了好些人,剛跪下沒多久,好似受了傳染一般,後排的文官,乃至於殿外的那些京官言官,竟然也跪了一地,儘皆大喊,

“臣,不服。”

聲勢浩大,所謂京官千人,言官三百,言官遍布各部,皆有文官的風骨,雖無實權,可是熱血不缺,嚴從能引發大案,更多的言官心中豪情萬丈,怎麼能就此旁觀,所以有了一些怨氣,如此才能引發共鳴,為嚴從抱屈的同時,更是為了自己前途,要不然下次換成自己,後果難料。

這一跪一喊,讓文官六部閣臣還有武勳那邊一同坐蠟,武皇也沒想到,嚴從的話竟然會有這麼大的力量,言官,言官,一把雙刃劍,周世宏暗自念叨一番,

再看向洛雲侯,解鈴還須係鈴人,

武勳這一邊,北靜王水溶低聲討論道,

“這,不知道啊!”

“理國公,你覺得呢?”

一時間躊躇不已,不知是答應還是不答應,武皇皺了一下眉目,洛雲侯真是膽大,這樣的法子都能想出來,看了一下殿內外所跪的言官,隻能安撫,

“此事,朕同意了,既然如此,由皇城司派出一人協助審理,另外裡六人,除了國公府,兩位王爺,六部的閣臣,可以各選三人為主審,現在議議吧。”

“啟奏陛下,嚴從的話不無道理,既然能出了六人會審,也不怕彆人監督,此案可以公開審理,勳貴文官也可以派人來監督,既然是公開,百姓也可圍觀,臣覺得,哪裡也不去,就在順天府的衙門裡,開門審案,大庭廣眾之下,如何能用那些手段,”

看向其他幾位國公,皆是搖頭,鎮國公也就死了心了,

“兩位王爺,你們自己看著辦吧,我們這些老家夥無能為力了,武勳這邊的人隨便挑,不過老夫有一言,洛雲侯,襄陽侯二人可作為主審,剩下一人,實在沒有合適的人了,”

鎮國公一臉的為難,你要說衝鋒陷陣,武勳這一邊雖不敢說全部,但是提刀上戰場,人人可為,但是審案子和文官耍心眼,那是抓瞎。

“穆兄,你可有推薦之人?”

張瑾瑜想了一下,審案定然艱難無比,一個想包庇,一個想治罪,案子沒審就打了起來,還不如破罐子破摔,扔出去看看,還有一點,賈珍這種貨色,怎麼可能純白無瑕,一查保準有不少難堪之事,那時候,文官怎會放過,也就是勳貴還想著以往老國公時候,國公府的清名。

張瑾瑜看著嚴從一陣頭大,言官的難纏程度可見一斑,也不知明朝的皇帝怎麼撐得住的,不就是忽略他們嗎,給就是了,

“這,朝中局勢,不如水兄明白,水兄有何建議?”

“北王請明言,何人?”

見到陛下同意洛雲侯的想法,文武官員想了想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得一同拜服,

“謹遵諭旨。”

穆蒔好奇,水溶會推薦誰呢?

“鎮國公,你覺得我等派出何人去主審為好,”

北靜王水溶深深看了一眼穆王兄,哪裡相信他的話,選人該如何選,忽然想到了保寧侯,雖然不是一係人馬,可畢竟是勳貴一列,此中的厲害他如何不知,不如拉他入水,

“穆兄不必客氣,弟有一人,你看合適與否,”

此言一出,

文武百官無所適從,從未有過這樣的事,順天府審的案子,都是百姓之間的矛盾,如何審過這樣的大案,雖然不是順天府一審案,可在那裡,京城百姓見了,還不是吵翻了天。

“洛雲侯,嚴從的話你也聽到了,這應該又如何?”

理國公搖了搖頭,剛剛幾人爭辯,隻知道生氣,如何反駁,怎麼也想不出說什麼,哪裡能知道誰是何審案,

北靜王水溶和東平王穆蒔,臉色一暗,好像也隻能如此了,還有何人合適。

思索間,北靜王水溶,麵有喜色,輕聲說道,

“保寧侯之子孟玉,”

“是他,可。”

東平郡王穆蒔,立刻明白水溶的意思,立刻應了聲。

而文官那邊,三位閣老眼神相互看了一眼,不知誰先出了聲,

“老夫推薦督察院僉都禦使孟曆。”

“老夫推薦刑部侍郎常左,”

“老夫推薦大理寺丞馮永文。”

三人接連開口,就把此案的人選定了下來,一看還是舊曆,還是三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