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正旦大朝,大唐威嚴(1 / 2)

第638章 正旦大朝,大唐威嚴

大年初一,正旦之日,寅時三刻,天色黑暗。

開化坊大街上,韓王府,霍王府,江王府,鄭王府,還有在京諸宗室郡王,郡公,世子,同時打開府門,上百名各府護衛,同時衝到長街上,高舉火把,將整條長街照的透亮。

片刻之後,一身朝服的各家親王,郡王,郡公,世子,全部都騎在高頭大馬之前,依序排隊,無聲,緩慢的朝著坊門而去。

出了坊門,李絢的身側便隻剩李竹一人,手裡把著燈籠,緩緩前行。

其他各家各府宗室也是同樣。

大朝會前,所有官員,王族和勳貴,都隻允許帶一個護衛相隨,其他人等,一律不許上街。

……

朱雀大街上,金吾衛早已戒嚴四周,一匹匹高頭大馬在隨從護衛的牽引下緩緩前行。

大唐天朝,官員上朝多騎馬而行,除有特殊情況外,很少有坐轎而來的。

太極宮宮門之下,無數的金吾衛麵色肅然的站在了宮牆之上。

左金吾衛大將軍房先忠,右金吾衛大將軍薛孤吳,一左一右分彆站於宮門兩側,靜候群臣。

李絢微微抬頭,隨即又低下頭。

此種場合,甚至就連武後最心中的程處弼都沒有資格站在宮門之前。

左右金吾衛大將軍,比金吾衛將軍,強的不止一處。

上方旌旗招展,刀槍林立,下方百官站立,肅然敬畏。

“咚咚咚”五更鼓牆,宮門大開。

無儘的莊重和隆重之中,朝賀正旦元日的百官,在宰相,三司使,兩位左右大金吾,三位親王的引領下,文武百官身著華服,排列整齊,共同邁步向前。

寬闊筆直的宮廷道路兩側,火炬高高的點燃。

宮城之中到處布滿了紅色的綾羅綢緞。

百炬擁馬,方布象城。

東方的天空上,大日初升,照在含元大殿的宮牆上,熠熠生輝。

進入到含元殿中,李絢站在右側第二排,嗣鄭王李敬之後,前方是韓王李元嘉,霍王李元軌,和江王李元詳。

韓王李元嘉為天下親王之長,皇帝李治的親叔父,太子,英王,相王也需執禮之人,如今就任澤州刺史。澤州距離長安並不遠,以韓王身份,每年都要回京參加正旦大朝會。

霍王李元軌是定州刺史,北邊便是突厥諸部,這兩年突厥各部頗不安寧,此番將他召回,怕也是有所彆意。

江王李元詳去年新調任鄭州刺史,如今也被召回朝中參與正旦大朝會。

除中樞諸臣外,其他各州刺史,無詔不得入京,但正旦大朝會,基本長安附近諸州刺史都在受召之列。

十六衛大將軍,將軍,中郎將,郎將,參軍,所有京司九品以上官員,回京述職官員,甚至少數貢生舉子,致仕官員,也將列於太極宮內,但隻有五品以上官員可進含元殿。

除此之外,含元殿內,還有在京諸使臣。

突厥,大食,波斯,天竺,吐蕃,新羅,倭國,於闐,龜茲,焉耆,疏勒,琉球、安南、真臘、爪哇、回紇、鐵勒等共四十餘國國使,俱都列於含元殿內。

李絢穿一身紫色九蟒九章袍,雙手捧象牙笏,腰間掛一柄八麵漢劍,隨著李元嘉等人,與群臣一起站於含元殿東側,左側前方第一位,為中書令郝處俊,第二位便是他家嶽翁尚書左仆射劉仁軌。

之後為尚書右仆射戴至德,侍中張文瓘,侍中趙仁本,吏部尚書李敬玄,兵部尚書裴行儉,刑部尚書裴炎,工部尚書劉審禮等三省六部九寺重臣。

李絢的右側一列,為尚書左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中書侍郎,六部侍郎,九寺少卿等人。

再右側為天下各州都督刺史,為首的,便是揚州大都督府長史竇玄德,並州大都督府長史獨孤德,益州大都督府長史李孝逸,洛州刺史,甘州刺史等人。

台階上方,英王李顯,相王李旦,站立在台階兩側。

就在此時,含元殿殿門口,宮中內侍高聲呼道:“聖人到。”

殿中眾臣同時躬身垂首,但眼角餘光俱都落在含元殿門口。

身穿黑色金邊九龍九章袞龍袍,頭戴白玉十二旒,一臉冷肅的高宗皇帝李治,緩步的走了殿中。

在他的左側後,跟著一身鳳袍的天後武氏,在武氏的身後,跟著謹小慎微的太子李賢。

皇帝和皇後步入含元殿,殿中無數擁有屠國滅種之能的朝臣,同時屏住了呼吸,躬身垂首,麵色肅然。

莊嚴神聖,甚至讓人呼吸不過來的的氣氛,讓那些來自諸國番邦的外臣心中更加的惶恐。

新羅請罪使欽鈍角乾更是深深低頭,不敢抬眼看上一點。

在場當中有太多當年平滅百濟,高句麗的重臣在了。

新羅人何嘗不清楚,他們之所以能和大唐在東島抗衡,無非就是因為新羅距離長安極遠,加之道路崎嶇,山川險阻,天氣酷寒,否則,他們早就像突厥一樣,被大唐打的國之不存了。

就在這個時候,高宗皇帝已經坐在了皇座之上,天後武氏和他平起平坐。

正旦大朝會,皇後入朝,此乃常製。

一名內侍省典議高聲喊道:“聖人至,眾臣行禮,趨。”

喊聲落下,殿中眾人同時向前半步,單膝跪在地上。

“脫舄!”

眾臣同時將雙足上的厚靴脫掉。

“解劍!”

攜帶佩劍的官員和武將,同時將自身攜帶的佩劍解下,置於一旁。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